汉武大帝刘彻开启的汉朝对匈奴战争,封狼居胥,燕然勒石,这是大汉王朝和大汉民族的立国立族之战,更是华夏民族永恒的骄傲,炎黄子孙永久的丰碑。
在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的指挥下,汉军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临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国,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东并朝鲜、南诛百越,又灭西南诸夷如滇国、夜郎,犁庭扫穴,置以郡县;
汉武帝为华夏民族收复了秦末大乱丢失的宁夏、浙江、两广、贵州诸地,并将甘肃、云南、福建、西域、内蒙诸地收入中国版图,进而征服外蒙、朝鲜、越南和中亚各国……
汉武帝刘彻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在汉武帝在位时期,中国的领土疆域扩大了整整一倍。汉人之所以之后两千余年皆为汉人,便是因为汉武大帝刘彻,而非汉王朝建立者刘邦。
汉武帝即位前疆域
汉武帝去世时汉朝疆域
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从来不是仅靠在家里种地缝衣,而就是用火与犁、书与剑,去征服和同化了北狄、南蛮、东夷、西羌的一个个野蛮落后部族,才从黄河流域一个小小部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第一大族群。
正如昭君出塞的佳话背后,是一个匈奴单于对汉朝俯首称臣,是另一个匈奴单于的人头高悬长安阙下,是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是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臣妾!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臣妾。殊俗百蛮,义无亲疏,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善恶之效,呼韩、郅支是也。』
这才是大汉之所以为大汉,这才是华夏之所以为华夏。
至于那些被征服的匈奴人心里怎么想,那些被迫西迁的匈奴人怎么号泣「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争之世,胜者为王,无情的历史车轮又怎会在乎失败者的哀号?
汉朝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千百年来东亚大陆有多少民族兴起,又有多少民族湮灭?鬼方、东胡、匈奴、肃慎、乌桓、鲜卑、柔然、高车、铁勒、扶余、渤海、契丹、党项……
长城之北、祁连之西,多少夷狄族群此起彼落,唯有我汉家儿女,与之对峙千年,延绵至今。哪怕是气运游丝于缕,哪怕是曾经窘迫到了绝境,但是一直延续到现今的,还是我华夏神州!
其实一个说汉语用汉字,接受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现代人,不论其户口本民族为何,祖先血统又为何,精神上传绪上都是且仅仅是从夏商周秦汉晋至隋唐宋明的华夏文明的承继者,也即是华夏民族的不容置疑的一员,而绝不会是那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古代胡族的承继者。
我轩辕血裔炎黄贵胄,君临东亚大陆已二千余年。我们的祖先征服同化了四方蛮夷,开辟了这片东亚大陆最丰饶的土地,建立了人类古代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文明,便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世居于此,永享丰饶与太平。
中华神州之万里河山、土地物产,原本就是历代华夏先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所拓取。华夏之文华珍品,物华天宝,更是千千万万先贤才智之士累代所积。汉家子弟到了何处,便在何处开辟新的田园。似江南、巴蜀、湖广、岭南诸地,几千年之前又何处不是蛮荒?
反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历代夷狄胡虏,其铁蹄所经之地,田园长满荒草,城市化为荒墟,尚且还不知自省,但见中原江山繁花似锦,便定要来抢来杀,却不知这片富饶土地,浸染了数千年来亿万汉人的多少鲜血与汗水?
纵观汉唐宋明各朝,华夏文明皆是当时世界最高度发达的文明,物产丰盛,衣饰精美,文华风物,地灵人杰,诸子典籍,诗词文章,礼仪冠裳,延绵千载,灿烂辉煌。
而匈奴入塞、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蒙古南侵、满清入关这一场场夷狄挑起的惨烈战祸,无不导致生灵惨遭涂炭,户口极度减少,经济凋敝,文化毁灭,南北分离、苦难深重。
夷狄们入侵后,不但大规模烧杀奸淫,抢掠财富,甚至往往将他们野蛮的奴隶制也带来中原,因此不但中国社会被严重摧残,生产遭严重破坏,而且每次入侵皆带来先进华夏文明的极大倒退。我华夏历代先烈,为了抵御夷狄的侵略屠杀与奴役,为了维护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与之坚决抗争,至死不休。
高原雪域,天山南海,凡日月所照、江河所经,华夏先民拓土开疆之地,皆为华夏之疆土!又岂止长城以内中原各省?
从卫青收复河套,威震龙城,到霍去病拓取河西,酒洒甘泉,从汉宣帝接受呼韩邪单于纳款称臣,到唐太宗设置安北都护府,管辖降附突厥部众;从蓝玉扫灭北元、到朱棣横绝大漠,天朝的历次强大历史时期,必然要扫荡草原之夷狄,将大漠南北收为版图。
汉朝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开疆拓土所得,大汉之卫霍、大唐之英卫、大明之徐常,这些华夏英杰横绝戈壁朔漠开创的千年基业,前人业绩早已辉映历史长空,亦激励后人奋进超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无论是千古流芳的卫大将军、霍骠骑、岳武穆,还是那成千上万没来得及留下名姓的普通士卒,他们抗御敌虏,拓土开疆,不断地为中华民族增添一篇又一篇壮丽华章。正是这些千古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她世世代代激励着华夏民族魂魄,震撼着华夏民族心灵,鞭策着后世华夏子孙,也必为中华儿女推崇一直到时光尽头。
历史上的千古明君有很多,康熙是其中之一,那么大家眼中的康熙是怎么一个人? 毛泽东曾经意气风发地点评过几位皇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历史上的皇帝,要么着重武功,如成吉思汗般金戈铁马,征战沙场好大喜功。要么沉迷文治,如赵佶、李煜者皆以
2025-02-01 00:41:56前言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六年(1690-1697年)七年间,清王朝与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进行一系列的战争。期间,康熙帝曾经三次率部亲征,也就是俗称的康熙帝平准战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亲征噶尔丹准噶尔部和喀尔喀部都是蒙古的分支。清初,准尔部日渐强大,其首领尔丹的野心也日渐膨胀:而喀尔喀却分为三部
2025-02-01 00:36:01《石头记》第九回至第十三回,映射1722年十一月初九日至十三日。1722年十一月初七日,康熙帝偶感风寒,养病畅春园。并下旨:初十日至十五日,杜绝一切奏章,潜心修养。初九日,康熙又命皇四子胤禛,代替自己去天坛斋戒,准备十五日(冬至)的祭祀大典。期间,胤禛多次违反禁令,探病康熙,并进“独参汤”。十三日凌
2025-02-01 00:27:56一、康熙的养母康乾盛世无人不晓,台湾收复郑氏之后国人守卫,黑龙江抗击沙俄,都是在康熙的领导下。如此丰功伟绩的皇帝,听说生母早逝,养母将他养大。据记载,康熙生母是佟佳氏,就是孝康章皇后,他比皇上小两岁,15岁诞下龙子,便是玄烨。很多人传言康熙生母是董鄂妃。而董鄂妃曾有过一个儿子,皇上非常喜欢,可惜被
2025-02-01 00:26:35图片来源于网络01齐国孟尝君(田文),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受封薛地(今山东滕州东南),齐湣王即位后 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为借口罢黜其相位。孟尝君在冯谖的陪同下回到了他的封地薛国,受到薛国百姓的热烈拥护,国人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孟尝君见此情景十分感动,不无感慨地对冯谖说:这都是先生您为我买下的
2025-02-01 00:20: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