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出现后,吴三桂的汉奸行为似乎也多了一层绯色,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所谓爱情故事更是广为传唱。真实历史上,吴三桂真的是因为陈圆圆而冲冠一怒投靠满清吗?当然不是真的。
吴三桂和陈圆圆
第一,陈圆圆小妾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这么高的重要性,无论她多么的受到吴三桂的宠爱。陈圆圆虽然有诺大的名气,更是闻名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但是,归根结底,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陈圆圆也只是一个美丽的饰物而已,她的身份原来是名妓,后来也仅仅是吴三桂的小妾。
陈圆圆
在封建社会,达官贵人们将小妾视为物品,甚至有互相赠送的习惯,妾的地位也由此可知。对于自己拥有的一个美丽物品,人们会十分真爱,丢失也会十分伤心,但绝不可能倾尽家产,甚至押上身家性命去找回,精明如吴三桂,就更不会如此。
第二,关宁集团虽然以吴三桂为首,但吴三桂绝不是一手遮天,更不能一声令下,就令存在几十年之久的关宁集团转变自己的利益诉求。当时的关宁集团内部,也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实力派。关宁铁骑的组成,是以家族率领的家丁为主要战斗力。
关宁铁骑
这些已完全家族化、私有化的家丁部队,只会听从给他发军饷装备的家族,而不会听从并非直属的吴三桂。因此,如果吴三桂想带领关宁集团作出关系整个集团前途命运的重大决定,必然要得到大部分内部实力派的支持。而显然,这些实力派绝不会因为陈圆圆被掳而作出决定。
吴三桂
第三,吴三桂带领关宁集团,最终做出剃发易服,引清兵入关,投靠满清八旗的决定,其实是吴三桂和整个关宁集团基于自身利益的共同决定,跟陈圆圆没有一点儿关系,陈圆圆被掳,甚至连导火索都不算。
关宁铁骑
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利益集团,在赖以生存的明朝灭亡后,它必然面临着三种选择:或投靠李自成,或投靠满清,或自立。地处满清和李自成之间的战略要地,再加上山海关地域狭小,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养活数万关宁大军,同时,关宁集团及吴三桂也没有足够的魄力自立,因此,这一个选项率先被排除。
关宁集团
剩下的两个选项,其实也是绝大部分明末士大夫阶层面临的选择。在满清八旗和李自成之间,令今人大跌眼睛的是,不仅仅是吴三桂,大部分的明末士大夫阶层,都更倾向于满清八旗,甚至妄想“借虏剿匪”。
吴三桂和陈圆圆
因为,在这些官僚士大夫阶层看来,李自成是造反杀官的,是被他们剥削的泥腿子出身,他们的造反行为格外不能容忍。而满清八旗即使入关,他们也不过换一个皇帝罢了,虽然会经历一定的动荡,自身的特权和利益依然能够保存。在满清朝廷,他们的地位或许能更上一步也说不定。
吴三桂迎清兵入关
而作为明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自身也十分不争气,他既没有明确切实可行的施政方针,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麾下的部队虽然人数上百万,却依然如流寇土匪一般,再加上进京称帝后,李自成集团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堕落。
李自成
最终,毫不意外的,吴三桂和关宁集团在李自成和满清八旗之间选择了满清。从此,也开始了中华民族由巅峰沦落至深渊的满清近300年统治。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