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窦
农家少女小窦,13岁的年纪,站在自家的简陋小院里,茫然四顾。此刻的她,一定不会想到,看起来平凡普通的人生,将会有一个怎样波澜壮阔的历程,而这一切,正等待着她去轻轻地掀开。
不久之后的一天,朝廷来村里选宫女,端庄标致的小窦,被来人看中了。小窦被带回了宫中,原来,这一次是给吕后选贴身丫鬟。
在吕后身边呆了两三年之后,吕后有意释放一部分宫人,手下的这些宫女,被当成一种赏赐,恩赐给各地的诸侯王,这边的诸侯王分配几个,那边的诸侯王分配几个。
小窦的家在清河郡,离赵国近一些,也就是今河北境内,于是她动了一点私心,对分配名额的宦官说,希望你能照顾我一下,把我划归于去往赵国的宫女之列,以后我回娘家,也近一些。
入宫
不成想,这个宦官忘记了她的这番交代,小宫女和小宦官之间,平时应该也能常常说上话的。小宦官或者是忘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在意,总之,小窦不能如愿去赵国了,宦官把她划归于去代国的队列之中,并且这个名册,已经呈报上去,上边已经批准了,改不了了。
实际上走过代国,也在今河北境内,但总是距离家里,还要远一些。在那个基本靠走的年代,远一点就是远很多啊。
小窦被派往了代国。在极不情愿的情绪之中,她不得不跟随队伍,一起踏上前往代国的路途。与她一同前往代国的,还有其他四名宫女。
此时代国的王是谁?刘恒。
汉文帝刘恒
当这五名新到的宫女出现在代王刘恒面前时,刘恒浏览一遍,唯独喜欢其中的一个——小窦,对其他四人并不感冒。这叫什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因为受宠最多,不久之后,小窦就为刘恒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刘嫖。几年后又陆续为刘恒生下两个男孩,取名刘启和刘武。
此时的小窦,不能再叫小窦,叫窦姬了。
其实在窦姬生下两个儿子之前,刘恒早已与其他嫔妃生下四子,可惜的是,这些孩子全都没有长大就早夭了。于是,窦姬所生的刘启,就成了长子。
此时的刘恒,依然还只是一个代王。
后来吕后下世了,以周勃为首的文臣武将们,铲除了诸吕的势力,人心归刘,因为大汉的江山,姓刘不姓吕。
汉文帝与窦姬
这时候,就需要新立一位刘姓诸侯王当皇帝,选来选去,权衡来权衡去,大家看中了代王刘恒。
刘恒本是刘邦的第四子,位置上也不占优势,但为何选他?因为他看起来比较本分,文弱,大臣们需要拥立一个好控制、至少是好说话的诸侯王来当这个皇帝。(每个人做事情的出发点,基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的。)
于是,刘恒就当上了这个皇帝,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汉文帝。
当了皇帝之后的刘恒,这个23岁的年轻天子,外柔内刚,极有主见,群臣这才意识到,这个皇帝,可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汉景帝刘启
刘恒这时候还没有立窦姬当皇后,此时她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子。但皇后之位,迟早得有人坐啊,刘恒当然心有所属,只是还没有明说。正式确立皇后之前,他还专门去问了自己的母亲薄太后。
此时的刘启,已经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刘启之母窦姬,自然就成了皇后人选,刘恒问母亲,母亲答:立太子母为皇后。这就等于,刘恒自己的观点与母亲的观点,完全达成了一致。
就这么定了。
窦姬,正式被立为皇后,她,就是窦皇后。
嫁给皇帝,不一定生下来的还是皇帝,因为对皇帝来说,处在这个层面的人太多了,众多的妃子,众多的儿子。但窦姬做到了,(并且她的位置,一开始并不占优势)嫁给了刘恒(汉文帝),生下了刘启(汉景帝),培养了一个孙子刘彻(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窦氏还是一个很长寿的老太太,陪伴了她的丈夫刘恒,又陪伴了他的儿子刘启,还在她的孙子刘彻执政的前期,深刻影响着朝政的发展,拥有巨大的权威性。而刘彻执政头几年,也是在老太太的影子下,屈就着做了几年皇帝,之后才伸展开来,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干。
窦太后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偶然性,假如农家姑娘小窦,没有被选入宫中成为宫女,她只是个普遍的乡村小女孩,假如吕后没有释放宫人,小窦也不会被派往诸侯国,假如那个本想让他照顾一下自己的宦官,没有忘记小窦的特别拜托,把小窦划归离她家更近的赵国,所有后来的故事和历史,都将一一改写。再假如小窦去了代国,刘恒并不独独只喜欢她,(一个普通的宫女,恰好被一个王喜欢的概率得有多低啊)或者刘恒早前的其他儿子健康长大,小窦所生的刘启再聪明,想当太子也基本不可能。刘启如果当不了太子,小窦也不会成为皇后,之后的汉武帝,也就更不可能出现了。
窦太后
如果小窦没有遇见刘恒,刘恒依然可能会成为皇帝,但是刘启与刘彻,其故事就不会发生了。当13岁的小窦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玩耍或者做家务活时,她怎么也想不到,她的人生,会跟三个著名的帝王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三个帝王,是她所陪伴和缔造、孕育出来的,而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在民族形成、发展上的贡献,又是何等的重要啊。
一连串的偶然,推动着小窦的人生,向前发展。汉武帝的老奶奶窦太后,真是一个神奇的老太太。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