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李渊简介及历史事件(荣耀历史:大唐风云人物志——高祖李渊)

17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8 21:46:18    

公元617年,52岁的李渊自太原起兵,同年攻入长安,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年号武德。武德七年,大唐统一全国,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爆发,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同年禅位,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驾崩,享年70岁,庙号高祖。既有开国皇帝的风光,也有太上皇的落魄,大唐风云人物志第一篇就来讲述李渊的人生。

高祖官图

名门之后,国公之尊

李渊,出自陇西李氏,这是一个名门望族,祖先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的大将李信,汉武帝时期的飞将军李广也是其代表,最高光的时刻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李暠建立西凉政权,李氏出了第一个皇帝。但是对李渊社会地位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爷爷李虎,李虎是北魏猛将,后又跟随权臣宇文泰拥立西魏政权,贵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宇文氏篡夺西魏建立北周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爵位由儿子李昞继承。李昞和同为八柱国之一的独孤氏联姻,娶了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坊间给她取名为独孤曼陀,她的妹妹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也就是后来的隋文帝,独孤伽罗就是大隋文献皇后。独孤曼陀生下了李渊,李渊7岁时,李昞去世,因为李渊的两个哥哥早夭,所以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隋朝建立后,杨坚夫妇对亲侄子李渊颇为照顾,一路官运亨通。

李渊的妻子窦氏为李渊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阳公主,各个都是人中龙凤。窦氏也是出身名门,父亲窦毅是北周重臣,为了给女儿选婿,命人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谁要是能站在门外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谁,李渊两箭正好都射中,窦毅当场将女儿许配给李渊,这便是“雀屏中选”,和东晋时王羲之的“东床快婿”有得一比。

雀屏中选题材的折扇

时势造英雄

如果历史平稳运行,李渊就会守着他国公爷爵位潇洒快活一辈子,谁知历史给了他机遇。隋炀帝登基后,好大喜功,先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豪华的东都洛阳,随后挖掘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瓦岗寨、窦建德等农民起义势力纷纷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起义浪潮爆发。然而隋炀帝没有意识到帝国危机,不听劝阻依然乘坐龙舟前往江都赏花,最后被山东、江淮地区起义军隔断归路,被困江都。

李渊此时为太原留守,是太原最高行政长官,天下局势动荡,他也蠢蠢欲动。恰巧太原治下的马邑爆发了叛乱,鹰扬校尉刘武周杀了太守自立为天子,隋炀帝对此很不满,要将李渊抓到江都治罪,李渊颇为惶恐,在众人的劝说下,杀了太原副留守,起兵反隋。太原越过黄河便是河西之地,直捣关中,而关中的隋军都护卫隋炀帝去了江都,因此李渊凭借3万的兵力,出其不意拿下了长安,拥有了争夺天下的根据地。

留在江都赏花的隋炀帝

关于太原起兵谁是主谋一直有争论,主流看法李世民是主谋。李世民率先洞察到大隋大厦将倾,和好友刘文静密谋起兵之事,害怕李渊不同意,便拉裴寂入伙,设了一个“美人计”。裴寂是晋阳宫副监,李渊是晋阳宫监,两人既是同僚又是好友,经常在一起喝酒,和往常一样,这一次李渊又是喝得大醉,裴寂却从晋阳宫女中挑出容貌出众的两人侍寝,李渊酒后哪能分辨,稀里糊涂便和宫女共赴巫山云雨了。晋阳宫是杨广在太原的行宫,宫女都是杨广的人,留宿宫女相当于淫乱后宫,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李渊酒醒后吓得半死,这时李世民将起兵的计划和盘托出,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李渊只得同意了李世民的谋划。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原起兵完全是李渊的谋划,从早前暗中招兵买马,到杀官起事,都是李渊的决策,而李世民、裴寂等人只是执行者,这种说话出自《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是李渊“机要秘书”温大雅记录的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357天内李渊的一举一动,里面清楚地记载着各项行动,更有说服力。

不管是谁的谋略,李渊的政治冒险成功了,拿下长安后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相当于把杨广废掉了。同年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得到消息的李渊“喜出望外”,逼迫杨侑禅位于自己,正式称帝,国号为“唐”,年号武德。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一年的时间,李渊创造了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最快称帝记录。

李雪健饰演的唐高祖

皇权面前无妥协

虽然当了皇帝,可是大唐的基业还仅仅龟缩在关中,华北有窦建德,中原有王世充,江淮有杜伏威,江南有萧铣,陇西有薛举,北方还有刘武周,更有强大的突厥人,李渊清楚地知道现在还不到休息的时候,于是派遣唐军四处征战。他的安排是他和太子李建成坐镇长安,居中指挥,秦王李世民率军上阵杀敌。看似合理的安排,却为日后的玄武门事变埋下伏笔。

李世民过于优秀,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纷纷在他手中灭亡,特别是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为大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李世民博取了巨大的声望,相传李世民班师回朝时,长安数十万百姓自发上街迎接大军。

李渊也意识到李世民不断膨胀的军功已经影响到朝堂平衡,特别是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也考虑过减少李世民带兵的机会,比如说当年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李渊就是派李元吉领兵,可是打了败仗,后又派裴寂领兵出征,又打了败仗,还把太原丢了,太原可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意义非凡,无奈之下李渊只得再次派李世民出征,李世民也不负众望,收复太原,彻底剿灭了刘武周势力,这也让李渊逐渐养成了“李世民依赖症”。武德七年,突厥大军犯边,朝堂上下惊慌,纷纷议论迁都,危急时刻李渊还是得握住李世民的双手,深情地将战事托付给他。

李渊无力阻挡李世民的崛起

李渊虽然给了李世民天策上将的头衔,还允许其开府,但是他收回了诸王的军权,经过一系列军事改革,军队的指挥权重归朝廷,也就是说在长安城内,李世民除了王府的百人卫队外再无兵权,而东宫有三千余人的太子卫队,李世民再厉害也翻不起浪花,李渊也认为自己的布置非常得当了,即给了李世民巨大的荣誉,又杜绝了他对太子之位的威胁。

可是兔子急了都会咬人,何况是雄才伟略的李世民呢?他绝对不会坐以待毙。李世民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逐渐控制了宫中禁卫,玄武门事变当天凌晨,他率领秦王府七十余人卫队从玄武门顺利进入皇宫提前设伏,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之后群起而攻之,杀了两人之后李世民又命尉迟敬德接管了宫中禁卫,威逼李渊接受现实。眼见尉迟敬德全身甲胄在宫中来去自如,李渊知道自己的皇宫已经失守,只得宣布册立李世民为太子。

其实此刻的李渊并没有彻底死心,他想看看天下有没有勤王的军队,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他的唐军已经全部变成李世民的唐军,他的朝堂也逐渐被秦王府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占据,他终于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一丁点希望了,挣扎两个月后黯然下诏禅位。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李渊做了9年的皇帝,此时突然从权力的巅峰摔落,这个60多岁的老人内心是如何死寂恐怕一般人无法体会。当了太上皇后,李渊彻底“与世隔绝”,除了偶尔出来参加国家性的宴会外,都呆在自己的宫殿内,专注于造人,于贞观九年驾崩。

亲情与权势尽失

总结

唐高祖李渊,虽为唐朝开国皇帝,然而对于大唐的开国之功却远逊于李世民,除了攻打长安之外,“未立寸功”,这是他和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最本质的区别,这也导致他在军中无援,这是他黯然下野的客观原因,主观方面,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面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夺嫡之争,他没有雷霆手段制止,却是一再拖延,最终导致两者不可调和,亲兄弟你死我亡,最后不仅要面对老年丧子之痛,还丢掉了自己的权势,可悲可叹。

大唐风云人物志,立志写尽每一位大唐风云人物,共同领略大唐风采,期待您的支持。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