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张之洞简介和生平事迹(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张之洞)

22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20 18:30:19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一说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张之洞于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八国联军入侵时,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1909年)病卒,赠太保,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传世。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 、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人物评价:

清廷上谕称赞张之洞:①公忠体国,廉政无私。②提倡新政,利国便民。

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

《申报》:固卓乎近数十年汉大臣中不可多得之人才,抑亦光绪朝三十四年有数之人物也。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艾尔斯评价说: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轶事典故:

兴居无时

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兴居不节,号令无时”。后来粤督李瀚章奏称:“誉之则曰夙夜在公,勤劳罔懈。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号令无时。既未误事,此等小节无足深论”。张之万在写信给张之京时说:“香涛(张之洞)饮食起居,无往不谬。性又喜畜猫,卧室中常有数十头,每亲自饲之食。猫有时遗矢于书上,辄自取手帕拭净,不以为秽。且向左右侍者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张梁妙联

清朝后期,梁启超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梁启超到广州后,张之洞差人将一上联送于梁启超。联文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上联狂傲无礼,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名气更大,傲气也更盛。一次,梁启超到江夏拜访他,张之洞又出联求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上联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济四水),长江排首位,又总括春夏秋冬四季,而夏是排第二。接着,提出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样难以回答的问题。

才思敏捷的梁启超,略加思索,巧妙地答出下联:“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张之洞吟读再三,不禁叹息道:“此书生真乃天下奇才也!”梁启超所对的下联非比寻常。他以自己的身份“儒人”拆开,古代儒、佛、道三教中,以儒为首,在天、地、人三才中,则以人才居末位。梁启超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巧对“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其含意深远,既挫了对方的傲气,又不失宾主之礼,难怪张之洞为之叹服不已。

与载沣

张之洞与载沣不和。一说,张之洞病重时,摄政王载沣亲临探视。张之洞毕竟是四朝老臣,临死之时还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抚民众。摄政王载沣扬扬得意道:“不怕,有兵在。”张之洞从此再无一语有关国计民生的大计献于摄政王大人之前。载沣走后,有人向问张之洞询问摄政王说了什么,张之洞说是“亡国之音”。当晚,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相关文章

武则天被逼退位后遭受心理重创,那些背叛她的人,她一个都没放过

提到武则天,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纵观各朝各代历史,掌有实权的女人并不少,例如汉代的吕后和清朝的慈禧,但是,真正敢于登基称帝的女性,却只有武则天一人。(武则天)武则天所创立的武周朝,延续了贞观之治的辉煌,铺垫了开元盛世的诞生。然而,女性称帝之路如此艰难,为了夺取和稳固权力,她的双手也沾满了无辜之人的

2025-04-15 01:34:05

武则天:一代女皇在位时,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后世会有那么大争议

公元690年,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登基,开始了长达15年的女皇岁月。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她做出了很多改革,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历史贡献。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在位时大肆任用酷吏,同时也做出了很多饱受后世争议的事情。那么,武

2025-04-15 00:58:24

翩翩公子,举世无双——完美的信陵君

公子,最早指诸侯的儿子,相应还有公孙就是诸侯的孙子。后来公子成为一种尊称,指那些温文尔雅的年轻男子。战国有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是以养士闻名天下,门客多达三千,天下士人争相归附。虽说四公子名声都很大,也有很多崇拜者,但他们之中也并非没有污点

2025-04-15 00:29:00

武则天:杀伐果断,把握时势,以时势成就女皇

书接上文一、最好的选择上文说到,显庆四年(659年),随着长孙无忌被贬,关陇门阀的力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君主集权的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和亲密的政治盟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裂痕。如果按照常规发展,即使武则天此时掌握了不小的政治力量,但面对大权在握的壮年天子李治,不可避免的会被渐渐的消解势力,失去对外朝的

2025-04-15 00:10:41

解读政治之外的女皇武则天:柔情、霸气、残忍、“淫乱”

01 柔情武则天的柔情,主要体现在其做唐太宗李世民才人(妃嫔称号,正五品)、与太子李治恋爱时期,只是这份柔情并非给了李世民,而是给了太子李治。太子李治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生于628年7月21日;武则天,名瞾(音同照),生于624年(比李治大4岁),山西并州(今文水县)人,其父武士彟(音同霍

2025-04-15 00:09:3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