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传说故事。不过,这些传说故事大都不是真的,只是后人借东方朔的名字,演绎出了非常多的传奇故事。不过,为什么后人没有借别人的名字来演绎,而会借东方朔的名字来演绎呢?其实这已经说明,东方朔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东方朔剧照)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方朔,究竟是怎样的呢?
东方朔被司马迁放在《滑稽列传》里,主要的原因,是东方朔在汉武帝的眼中,其实只是拿来解闷逗趣的人。但是,东方朔肯定不喜欢自己作为逗趣解闷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是怎么使用东方朔的。
东方朔是在汉武帝继位后,下诏“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的时候,通过自荐,被征召起来的。东方朔的自荐信非常特别,那时候东方朔22岁,他说他读22万字的诗书,又读了22万字的兵书。除此外,他还说自己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东方朔用了三千多块竹片来写信,汉武帝看了两个月才看完。看完后,“上伟之”,觉得东方朔气概不凡,于是就让他去公车署,等待召见。
东方朔的这个自荐信,从东方朔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想向汉武帝展示一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美男子形象。他肯定以为汉武帝三观很正,一定喜欢这种形象。不过,汉武帝看到的却是另外一方东西,觉得这东方朔有点好玩,从“22”的数字,从一连串的排比句,都是个好玩的人。
(汉武帝剧照)
不过,汉武帝也就是觉得有点好玩,并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所以,把东方朔放在公车署,他就忘了。
东方朔呆在公车署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公车署薪水又少,连饭也不够吃,这离建功立业,实在是隔得太远了。同时,从汉武帝喜欢侏儒这样的人,东方朔似乎才明白过来,汉武帝需要的,显然不是那种满腹经纶、文韬武略、翩翩风度、玉树临风的美男子,而是需要有趣与好玩的人。也因此,他才吓唬那些侏儒,对他们说,汉武帝打算杀掉他们。等侏儒哭着求汉武帝别杀他们,让汉武帝惊异而召见东方朔的时候,东方朔才说出“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这样的理由,把自己滑稽逗笑的一面,展现在汉武帝面前。汉武帝因此让东方朔在金马门待诏。虽然还是没有重用,但是这里离汉武帝已经很近了。
东方朔真正获得汉武帝封赏的官职,还是在汉武帝玩耍的时候。有一次,汉武帝玩射覆的游戏。当时汉武帝把一只壁虎藏在盂中,让人猜。当时很多人都猜不到,东方朔找到了机会,说自己学过《易》,能猜到。汉武帝就让他试一试。东方朔把蓍草摆出很多卦象,一番演算后,说:“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因为猜到了,汉武帝很高兴,赏赐了他很多金银玉帛。
(郭舍人剧照)
实际上,东方朔玩这个猜物游戏,我认为,与他用蓍草摆卦象没有任何关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理分析。毕竟之前已经有人猜过很多次,东方朔心里已经有谱。而且他在猜的时候,我们从他的言语可以看出,他不是直接说出结果的,采用的是排除法。他在排除的时候,肯定不断地在观察汉武帝的表情和反应。最终不断接近目标,最终把目标说出来。同时,他这样的表述办法,也让猜物的这个过程生动有趣,因此获得汉武帝的喜爱。
东方朔在掌握了射覆的诀窍以后,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猜物上无往不胜,最后还打败了另一个深得汉武帝宠爱的郭舍人。因此,东方朔最终获得常侍郎的官职。
此后,东方朔把有趣好玩发挥到极致,利用这一点,有效地劝阻了汉武帝修建上林苑。同时,还当了一回汉武帝的心理医生,对他进行了一番安慰。东方朔最高升到了一千石太中大夫的职务。
不过,东方朔似乎并不喜欢自己这种利用“滑稽”来当官的做法。当他就要去世的时候,正儿八经地给汉武帝上了一回奏折。当时汉武帝惊异地说:“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意思是说,东方朔说话,怎么变得这么正儿八经了?因为正儿八经,因此汉武帝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件事做出评价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不是东方朔不想发表“善言”,是汉武帝不需要这样的“善言”,这也是王朝社会里大臣们的悲哀啊!
(参考资料:《史记》)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