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可唯出道很早,广为人知是在2009年获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全国总决赛第四名之后。但郁可唯出道至今一直不红不火,不死不活。
郁可唯不红,一个重要旁证就是被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相中。要知道参加这个节目的都是已过了红期、或从未有过红期的过气姐姐。郁可唯居然也名列其中,泪目!
郁可唯演唱实力强、出道时间长,一直红不起来,其原因宁律百思不得其解。
最近宁律听了她翻唱的《水中花》后,恍然大悟,原来郁可唯不红,是因为宁律不红啊!
百遍循环她的《水中花》,恬淡而隽永,虽历尽沧桑却波澜不惊,好像在述说别人的故事。这就是郁可唯的风格。
这是她的一贯风格。早年听她翻唱的《又见炊烟》,也是恬淡的,一丝淡淡的愁意隐匿在淡淡的声线里,无迹可寻却侵入了听者的心里、填满了听者的思绪。
声如其人,其人如声。宁律从歌声里想象着这个女生。郁可唯在现实中应该是平平淡淡的,不争不抢,或者说不象某些人那样不择手段的争抢,就是那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生存态度。
郁可唯很少笑,即使有笑,也是那种微微笑,甚至是不露痕迹的笑,绝少大笑。郁可唯的目光常常是冷冷的、不经意的,似乎诸事都不放在心头,有种鲁迅笔下“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春夏与秋冬”的味道。
这样的郁可唯,很容易就与宁律产生了共鸣。
宁律自大学毕业后,辗转多地,浪迹江湖,在多个单位干过多种工作,见识了诸多嘴脸,一事无成。做公务员当不了官,做律师赚不了钱,写文字没几个人看。跃进的步伐渐渐停止,骚动的心志渐渐平息。听了《水中花》,顿生可唯不红之慷慨!
也许为了活着,还要在世俗的名利场中矛盾圈里浪荡,但已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该来就来,已去就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唯,你说对吗?
在午后温煦的阳光里,独自一人,沏一杯香茶,沉浸在她的歌声里。在午后温煦的阳光里,独自一人,沏一杯香茶,听着她的歌声与她心灵交流。
是这样的宁律,是那样的可唯!
所以,这样的宁律不红,那样的可唯当然也不会红!
寄望两人,相看不厌。红,欢迎;不红,拉倒。
当然,宁律还是心向光明的,不是有首歌唱道:“山谷中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吗?
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