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郑树森的简介(郑树森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18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30 11:30:16    


2022年5月30日,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重磅揭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朱光亚和台湾实业家尹衍樑、杜俊元、陈由豪4位捐赠人捐资设立,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工程院发起、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管理。1996年,该奖项首届颁发,迄今已有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学科的304位科学家及1个团体获奖。光华工程科技奖见证了中国工程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激励了一大批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华人工程科技专家,表彰了他们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杰出成就,在工程科技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郑树森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郑树森院士是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器官移植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现为国家卫健委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LTR)科学委员会主席、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肝移植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胰腺病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国际活体肝移植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

郑树森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郑树森带领中国肝移植团队赴印尼成功开展活体肝移植手术)

郑树森院士在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领域成绩卓著,是中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动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杭州标准”及移植后乙肝复发防治新方案。截止2022年5月,成功施行肝移植4000余例,受者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多年来致力于肝移植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2010年率中国肝移植团队跨出国门,远赴印度尼西亚成功开展5例活体肝移植,为国争光,被高度评价为器官移植外交的里程碑。担任器官移植领域“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连续三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郑树森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1年,郑树森作为主要助手完成香港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手术,被列为当年香港十大新闻之一)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项、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主编教育部规划《外科学》五年制、八年制及专升本教材, 主编《肝脏移植》、《胰腺移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等移植专著,在《Nature》、《Gut》、《Journal of Hep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等国际著名SCI期刊发表论文900余篇,创办并主编国内首本肝胆胰疾病领域的英文杂志HBPD INT(SCI收录),主编《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院长”、 “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浙江省医师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是中国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领头人。

郑树森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郑院士手术工作照)

在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之后,郑树森院士感谢光华工程科技奖评委会对医学领域的关心和支持,郑院士表示,光华工程科技奖的获得,既荣耀自豪,深受鼓舞,又倍感使命重大,自己将继续不忘初心,知行合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保障人民健康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