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范仲淹简介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17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7-24 16:00:24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其实,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创作,也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散文家。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这个名单里,为什么没有以散文创作见长的范仲淹呢?

范仲淹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生于989年10月1日,26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一生仕途几经浮沉,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因为犯言直谏,屡次被朝廷贬斥,最终病逝于颍州知州任上。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文武双全,既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还曾经戍守西北边疆,横马立刀,使得西夏军队不敢轻易进犯。

范仲淹未能入选唐宋八大家,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够好吗?

当然不是。

范仲淹一生创作历程达40多年,著作甚丰,涉猎甚广,在散文、诗歌、词等领域都有上佳的表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明显,代表着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他的词作产量不高,仅有5首流传到后世,但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精品之作。范仲淹的散文,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1046年10月17日,58岁(虚岁)的范仲淹应好友岳州(古巴陵郡)知州滕子京的邀请,为岳阳楼写一篇文章。范仲淹挥笔而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不是普通的旅游记录,而是借岳阳楼的大观,抒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思想。文章里面佳句迭出,产生了许多成语,而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将散文创作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岳阳楼也因为范仲淹的这篇文章,扬名天下,成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范仲淹一生创作的散文作品当然不仅仅是《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政事书》等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流传度。

要讨论范仲淹未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得从唐宋八大家的来源说起。

在唐朝、宋朝、元朝,都没有唐宋八大家这种说法。第一个提出唐宋八大家说法的,是明朝文学家朱右。朱右参与过《元史》的编撰,担任过晋王朱棡的右长史。朱右曾经编辑过一本文集,名为《六先生文集》。说是“六先生”,其实共有8人,正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加上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朱右将苏洵、苏轼、苏辙并为一家,故称为“六先生”。

范仲淹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在朱右之后,各位文学家在编辑散文集时,多遵循《六先生文集》的选取原则。比如,明朝中期的儒学大师唐顺之在其选辑的《文编》中,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只取前面的八大家。明朝末年的散文家茅坤编选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坊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从此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就定型了。

那么,朱右、唐顺之、茅坤确定唐宋八大家时,遵循了什么原则呢?

四个字:“古文运动。”

范仲淹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在汉朝以来,文学界流行的是工整严谨、辞藻华美的骈文。骈文比较注重形式技巧,如果运用得当,也能产生许多声情并茂的佳作。比如唐朝文学家王勃创作的骈文《滕王阁序》,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创作的骈文《哀江南赋》,都是骈文中的经典之作。

但是,优秀的骈文作品还是太少了,绝大多数骈文都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针对这种情况,韩愈第一个提出“复古”的文学理论,反对骈文的创作手法,提出用散体作文,从而揭开了古文运动的序幕,因而被称为“百代文宗”。

范仲淹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比韩愈小5岁,他积极响应韩愈的倡议,继续扛起古文运动的旗帜。在韩愈、柳宗元的影响下,骈文受到一波打击。可是,当韩愈、柳宗元去世后,骈文死灰复燃。

到了宋朝初期,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再次倡导古文运动,并以韩愈、柳宗元为学习的对象。同时,欧阳修没有一概否定骈文的优点,而是将它的优点与古文的优点结合起来,为宋朝的古文运动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欧阳修利用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影响了许多文学家。苏轼、王安石、曾巩曾经拜欧阳修为师,苏洵、苏轼、苏辙为一门三杰,他们都投身到欧阳修发起的古文运动中,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范仲淹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参与的古文运动,给了骈文第二次打击。此后,骈文在文学界的影响力日益衰落,虽然没有彻底灭绝,但已经不复往日辉煌。

为了记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对古文运动作出的贡献,朱右、唐顺之、茅坤先后将他们的作品收录成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反观范仲淹,他比欧阳修大18岁,在欧阳修面前属于“文学前辈”,成名也远远早于欧阳修。欧阳修自然“领导”不了范仲淹,范仲淹也没有参与这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朱右、唐顺之、茅坤等人编选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时,显然就不会将范仲淹的名字写进去。

相关文章

魏延与张郃三次对决,谁才是三国真正的武将之王?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会发展成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

乐羊灭亡中山国以后......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

霍光:鲜为人知的铁血人物,历史上第一个斩首行动就是他策划的

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