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会和亲儿子对簿公堂。”
一位80余岁的老太太,泪眼婆娑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窗外满是凋零的落叶。
回忆着和老伴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恍如隔世。
旁边坐着她的女儿阎茹,在不断劝说着老太太。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大有来头,她就是著名剧作家阎肃的妻子李文辉。
阎老爷子在生前创作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江姐》《敢问路在何方》等等,都是传颂至今的经典。
却没想到,在他去世后,家庭出现了这么重大的危机。
然而,好好的一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得如此陌生呢?
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注定了这一家人的命运是非比寻常的坎坷。
阎肃身为长子,从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留下了匆匆的记忆。
由于连年战乱,为了生存,7岁那年,阎肃随父母举家迁往武汉,但还是不得安宁,2年后,又赶往重庆谋生。
期间,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阎肃的父母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走街串巷,靠着小本儿买卖养活着儿女。
虽然吃不着什么好东西,但最起码没饿着,这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已实属不易。
到了重庆没多久,日寇的飞机就开始了狂轰滥炸,大半个城市都沉浸在狼烟四起的恐慌中。
阎肃的家也在轰炸中被夷为平地。
一家人先是在防空洞里避难,之后不得不住进了贫民窟。
那时候,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阎肃的父母虽没有什么大文化,但也懂得读书的重要。
无论在什么年代,知识对于前途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就是这种朴质的观念,让阎肃的父母不辞辛苦地坚持供儿女们上学。
阎肃从小聪慧,也明白这难能可贵的上学的机会都是父母一步一步迈出来的。
于是,更加勤勉刻苦,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就帮父母打理生意、做做家务。
有一次,父亲病了,阎肃就学着父亲的样子,挑起扁担,走街串巷地吆喝。
回家后,他兴奋地跳起来,喊道:“爸妈,我挣了1块大洋。“
一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卧病在床的父亲更是老泪纵横,欣慰地摸着他的头,说:
“这个钱,就给你买支钢笔吧。“
阎肃听后,不可思议地张大嘴巴,再次欢欣雀跃起来。
父亲知道,他确实需要一支钢笔了。
虽然这意味着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没了,但是父亲更懂得,一支钢笔对阎肃来说意味着什么。
就这样,在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阎肃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大学。
由于家里是做小生意的,他选择了工商管理系,想着哪一天一定把家里的生意做大做强。
然而命运发生了改变,也给了他不同寻常的舞台。
阎肃进入大学后,更加发奋图强,一心想着要早日学成,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
就在他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一次茶话会,阎肃原本并没有计划参加,但是想到如果长期这样闭门造车,会和社会脱离,于是就欣然前往。
就是这样一次改变计划的畅谈,让一个金融高材生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那时候,旁边的几个同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谈论着文学、歌剧和音乐。
由于平时接触的少,阎肃听起来倒也是津津有味,时不时插几句嘴,气氛也甚为欢快。
有了第一次后,大家也相互有所了解,便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文艺,雄辩国事。
渐渐的,阎肃的心开始在文字中跳动,他想用笔墨挥斥方遒,他想用文字振奋人心。
于是,他回到家中,告诉了父母自己的打算。
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觉得文艺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决定支持他。
父亲还说:“无论干什么,只要你喜欢,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出息。“
这句话深深印在阎肃的心里。
父亲的鞭策给了他强大的信心。
他开始大量阅读,学习文学知识,也开始尝试独立创作。
这一时期的阎肃,是忙碌而充实的,他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域。
1950年,阎肃毕业了,他被分配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开始了新的征程。
由于才华出众, 他在文工团里身兼多职,演员、编剧、导演,他都要负责。
时不时的,还写出一些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
时光飞逝,正当阎肃沉浸在文艺创作带来的成就感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想起当年的战乱给家庭带来的创伤,阎肃毅然决然地奔赴了朝鲜。
在朝鲜的岁月无需多言,艰苦的环境却吓不倒“最可爱的人“,志愿军的英勇无可匹敌。
然而此时,却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去世了。
他恨自己没能守在父亲身边,恨自己还没有尽孝,更痛恨这场战争。
他默默地朝祖国的方向跪下,以祭告父亲,愿战争早日结束,愿志愿军胜利凯旋。
朝鲜战争结束后,阎肃被调入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
由于资历尚浅,他主动提出下连队生活,与战士们同吃同睡。
在连队里,他什么活都干,做饭、养猪,飞机的养护和维修,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去干。
虽然连队的生活苦累了些,也和文艺创作不沾边,但阎肃却说:
“基层生活锻炼了我,我才能写出贴近群众的好作品。“
后来的事情也印证了他的话。
那是一个傍晚,落日彩霞,外出的飞机徐徐归来,阎肃仰望天空,看着这幅“落日归航图“,由衷感慨。
不禁写下了《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经典歌词,传颂至今。
这首歌也让阎肃在部队里成了名人。
那一年,阎肃28岁,事业有所起色,但仍孑然一身。
缘分该来的时候总会到来,只能在文字中期盼爱情的阎肃,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浪漫。
原本,在个人问题上,阎肃是有些自卑的,不光长相普通,个子不高,家里还一贫如洗。
父亲去世后,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开销,几乎全都是由他来支撑的。
但是年龄越来越大,阎肃的领导黄河看不下去了。
黄河就找他谈话,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不仅开导了他,还拍着胸脯说:
“放心,你的事,包在我身上了。“
说到做到,黄河当时就找了自己的战友林野,让他帮阎肃介绍个对象。
林野是部队里出了名的“红娘“,一听说有”业务“来了,还是给大才子阎肃找对象,当即满口答应。
还说自己的外甥女就是现成的,就他俩了。
林野的外甥女名叫李文辉,窈窕淑女,端庄大方,家境殷实,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李文辉人在锦州,也是在部队文工团工作。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舅舅已经给她定了终身。
阎肃听后,觉得对方是大户人家,而且相隔万里,估计不会看上自己,就要打退堂鼓。
但林野却是性情中人,哈哈一笑,说:
“这都不是事儿,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不搞门当户对这一套,嫌距离远可以先写信。“
就这样,忐忑的阎肃给李文辉写了第一封书写,还把自认为最帅的照片放在了里面,小心翼翼地寄了出去。
之后,阎肃日思夜盼着李文辉的回信,每到夜幕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却不曾想,等来的却是李文辉的真身。
再说李文辉,收到阎肃的书写后,确实有些怦然心动,因为阎肃的文采太华丽,太讲究了。
再加上那张万里挑一的照片,李文辉一下子就破防了。
还有亲舅舅林野在旁助攻,李文辉便冲动了一次,直接去了北京,想当面看看这个“青年才俊“。
然而,见面的那一刻,李文辉却被拉回了现实,她心中的“白马王子“也荡然无存。
看着阎肃那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外貌,还有那很矮且略显驼背的身形,李文辉想哭的心都有了。
只不过碍着舅舅的面子,并没有当场爆发。
有一搭没一搭地附和着阎肃,真是阎肃在想尽办法逗乐,而她却“严肃”了。
李文辉硬着头皮完成了这次尴尬的“相亲之旅”,就立即跑回了锦州。
而此时的阎肃,也察觉到了女孩对自己的态度。
本以为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等着自己,却没想到,确实“轰轰烈烈”地来了,但是拍拍袖子又走了。
心灰意冷的阎肃,再次陷入了死循环般的自卑中。
好在还有“舅舅”,林野再次及时出现,鼓舞着阎肃:
“小子,女孩子哪有那么好追的,你得有豁出去的劲头。”
原本“生无可恋”的阎肃听了“舅舅”的话后,瞬间振奋起来。
他决定,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去“追击”李文辉。
于是,书信成了他最强有力的武器。
一封接着一封,乐此不疲,无论她回或不回,他就在那,一字一字诉说着最朴实的相思。
偶尔也会收到李文辉的回信,就能让他开心好一阵子。
但大多时几个月也无所回应。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的时间,粗略估计,书信有一百多封。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面对这样痴情且才华出众的人,李文辉渐渐敞开了心扉。
她回信的频率越来越高,次数越来越多,字里行间悄无声息地从漠不关心到事无巨细。
就这样,二人将“柏拉图”式的爱情演绎的朴实又浪漫。
水到渠成,很快二人就在北京结婚了。
但是由于工作问题,二人还是两地分居。
新婚燕尔仍然以书信来往,以寄相思。
你说一句“天凉了,记得加衣”;
他说一句“香山的叶红了,等你来看”
就是这样平淡温暖的文字,时时刻刻牵挂着,“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1962年,已经提干的阎肃终于等来了一个较长的探亲假,一共18天。
他激动地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因为,他可以去遥远的锦州牵着妻子的手。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军区首长给他下了命令,让他在假期中完成一个剧本。
于是,创作欲望强烈的阎肃,虽然去了锦州,但是18天来,足不出户,一心扑在创作中。
本来是要陪伴妻子,共度二人世界的,谁曾想,自己遨游在文字中,无法脱身。
幸好,善解人意的妻子并没有责怪,而是静静地坐在他身边,看着他思考,看着他落笔,看着他“神经兮兮”地笑。
最终,阎肃在妻子的陪伴下,耗时18天,创作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江姐》。
阎肃来不及修改,直接拿着手稿就交给了首长,首长看完后也是相当激动,对着阎肃说:
“你写了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不久后,《江姐》开始正式演出,这一下,轰动了全国,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江姐”热潮。
而此时的阎肃,也迅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名人。
喜上加喜的是,在同一年,阎肃的女儿出生了。
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新的活力,让阎肃更加珍惜这难能可贵的家的温暖。
紧接着,1965年,家里再添新员,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同时,二人也终于结束了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妻子李文辉被调往北京工作。
此时,一家人才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尤其是阎肃,颠沛半生,终于有了归宿,有妻子,有儿女。
怪不得,每每接受采访时,阎老爷子总是笑呵呵地说:“我就是妻管严。”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恩爱始于书信,相濡以沫,绵长而质朴。
家庭的幸福,给阎肃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助理。
阎肃的创作灵感也如泉涌般迸发,先后创作出了多部优秀作品,
其中《明月》《敢问路在何方》《军营男子汉》都是广为传颂的佳品。
风雨相伴50年,阎肃和李文辉的感情早已深刻在心底。
然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也许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2016年2月12日,阎老爷子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这让李文辉悲痛欲绝,很长时间里都无法接受丈夫离世的现实。
为了寄托思念,李文辉决定要整理出版丈夫生前作品。
然而在阎肃去世3年后,有媒体突然爆出李文辉起诉儿子阎宇的消息。
原因是要对阎肃生前作品的版权问题进行判决,终判定李文辉享有三分之二,女儿享有六分之一。
事情还要追溯到2016年。
当时,阎老刚去世不久,李文辉收到版权税到账的通知,但是查来查去,并没有查到这笔钱在哪。
于是,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李文辉让女儿和儿子在相关的版权资料上签字。可是儿子却一拖再拖,就是不想签字。
这令老太太非常失望,她的心也渐渐凉了,只对儿子说了一句:
“你爸这才刚走,你这么做,会让他心寒的。”
也许是这句话触动了儿子,也许是阎老爷子的余威尚在,阎宇悻悻地拂袖而去,却始终没有签字。
无可奈何之下,李文辉只好起诉了儿子。
老太太其实并不是真的想通过法律制裁儿子,而是看不惯儿子的做派。
消息曝光后,儿子阎宇也意识到确实有点难以收场,也给母亲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于是,主动公开发表声明承认错误,并向母亲表达了歉意。
此事过后,阎宇也主动去看望了母亲,当面道歉。
这也给老太太带来了不少安慰。
自己和儿子的心结解开了,李文辉也从法院撤诉了。
家庭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如今,老太太已是88岁的高龄,身体很好,精神矍铄。儿女们也会隔三差五地过来陪伴。
独自一人时,老太太总忍不住回忆与老伴儿度过的风风雨雨,觉得那时候虽然辛苦,但是温暖又甜蜜。
老伴儿走后,李文辉始终没有搬家,儿子女儿轮流劝说,要让她搬过来一起住,方便照顾。
但是倔强的老太太就是不听。
她就是想在这守着,守着他的家,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信。
这里有他的一切,李文辉可不想离开。
闲的时候,她会听听《江姐》,看看天空,数数他们的信。
结语:
一生恩爱本就不易,相互欣赏,相互扶持,平淡的是生活,恩爱是那一点点盐。
家庭有如一出戏,只不过没有导演,你想扮演什么角色,全凭自己,演错了还可以重来。
但你要清楚,错一次,就少了一次家庭的温暖。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动,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是不同学派的争鸣。在诸家学派中,道家较儒墨为晚起,但是作为儒墨的对立方面出现的,是对抗儒墨的有一定实力的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天下》篇盛赞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以老庄同传,称庄子“其学无不
2024-11-27 10:32:39公元前719年11月,陈国的濮邑,闹市之中人头攒动,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此,因为今天又有处决犯人的好戏看了。不一会儿,一个三十余岁的汉子,被五花大绑着押上了刑台。在他的脸上,仍洋溢着平时作威作福的骄横之气,显然此人并不是普通老百姓。此时站在他身旁的人,手中提着三尺剑,他将负责今天的行刑。汉子恶狠狠地
2024-11-27 10:17:36世界上有两种人的出生最为特别,一种是生逢其时,大可一展雄才;另一种是生不逢时,英雄没有出路。诗人不幸地成为了后者。1公元1192年,十一月四日,诗人卜居故乡山阴。午后,他穿上芒鞋,登上附近的高台。独立寒冬,入目皆是一片萧瑟,绵延高峻的山岭上,他望向临安的眼里满含热望。忽然之间,呜咽的风呼啸而至,无边
2024-11-27 10:02:30我才知道,原来陆游跟辛弃疾,晚年相遇过。老辛自不必说,陆游那会儿也已经历完一生坎坷,几年之内两次罢官。上一次罢官,陆游六十一岁。这时陆游终于发现,自己一回首,已经离那个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死生的少年人太远太远了。那个时候,自己还觉得世间事大有可为。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
2024-11-27 09:47:44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中老子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还以其深邃的智慧影响了后世无数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传奇人物,看看他的思想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一、老子的生平与时代背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春秋时期。他的生平事迹相
2024-11-27 09:32:3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