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曾经的才子高晓松和人资料

14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06 12:37:17    

1972年,高晓松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高知世家。

他的祖父高景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公张维是著名力学家,外婆陆士嘉更是被西方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功不可没。

父母均为清华建筑学院的教授,参与设计了许多知名建筑,母亲还是梁思成的弟子。

这样优越的家世背景使高晓松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13岁时他便进入北京四中的尖子班学习,每天都沉浸在古典诗词和家国情怀中。

17岁,他以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校园里的他不仅学习出色,对音乐也颇有心得,大二时就创建了自己的民谣乐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叛逆的种子也在高晓松的心中萌发。

大三时,高晓松选择了肄业,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他满怀理想主义地想进军娱乐圈,改编自己的民谣作品。

然而多次碰壁后,理想渐渐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对当下环境的不满和对过去的怀念。

这时的高晓松,还在为理想奋斗尚未沦落。

20岁那年,他与老狼受海南一家歌厅的邀请,专职做驻唱。

但是到了那里后,两人傲慢地拒绝唱粤语歌,很快就被老板解雇。

资金不足的他们来到了厦门,在这里高晓松遇见了第一个改变他的女孩。

始乱终弃

她是厦门大学的学生,性格温婉内敛。

两人在校园外租了房子同居,平日里她会细心地伺候高晓松起居。

高晓松很快便动了真情,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

像是大家熟知的《青春无悔》、《同桌的你》等,都是他和老狼在那时创作的。

但好景不长,当名气渐起后,爱情的甜蜜转瞬即逝。

对这位初恋,高晓松连一个告别都未留下,只是一个“红”字作为代称,就此匆匆离去。

离开厦门后,高晓松便又回到了北京,继续追求他的音乐理想。

为了生存,他开始参加各种选秀的评委,逐渐在娱乐圈中混得风生水起。

外界的敌意和现实的残酷磨灭了他最后的天真烂漫。

就在这个时期,高晓松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女人——筠子。

筠子是个地地道道的新疆姑娘,从小就立志成为歌手的她。

在父母离婚之后,没了依靠的筠子只能和自己热爱的舞蹈作伴。

之后,筠子孤身一人来到新加坡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如果,这时的筠子能够留到新加坡,估计也不会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

热爱的音乐和舞蹈的筠子,带着自己辛苦打拼出的70万巨款来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的筠子,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小柯”。

随后,便为筠子量身打造了一首《一起做吧》,直接让筠子一夜爆火。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筠子,这一切都在遇到高晓松后戛然而止。

03

一个偶然的机会,高晓松听到了她的歌声,便义无反顾地倾心于筠子。

高晓松表面上为筠子制作音乐,实则是想接近她。

两人在工作中日久生情,最终走入了爱河。

筠子父母在知道高晓松的家境之后认为身世悬殊,对于女儿的这段恋情并不看好。

而高晓松对于筠子父母毫不尊重的表现更是佐证了这个事实。

高晓松更是向筠子求婚,想要结为夫妻。

筠子欣然同意,殊不知这场婚事注定不会实现。

就在筠子云里雾里地准备结婚时,高晓松的心已经飞向另一个女子。

偶然间,高晓松在校门口遇见了外貌出众的沈欢,两人一见钟情。

仅仅三天后,高晓松就向沈欢求婚并很快领了证。

等筠子发现真相时,高晓松和沈欢已经登记结婚。

她愤怒地质问高晓松,却只得到了一句冷酷的回应:“你又不是我的新娘。”

深受打击的筠子在电话中向母亲哭诉:“妈妈,对不起,高晓松把我给卖了。”

挂完电话后,筠子便以一袭红衣吊死在了房间内。

然而,高晓松对筠子死亡的反应冷漠至极。

他将筠子“卖”给一家合约公司,自己拿了巨款就此离去。

只是,高晓松和沈欢的婚姻也并没有维持多久。

婚后不过三年,高晓松就再次喜欢上了另一个女人,甚至为了和她在一起不惜净身出户。

这个让高晓松爱得疯狂的女人就是阿朵。

阿朵与高晓松在过了一段柔情蜜意的时光后选择了分手。

阿朵在分手之后与公司解约,一度备受打击,最终回到了老家生活。

然而,高晓松却很快开始了下一段恋情。

这一次他的目标甚至还只有17岁的徐珊珊。

与这个女孩年龄相差巨大的高晓松不仅没有选择放弃。

还将她改名换姓送到了美国留学。

而到达美国换了名字的徐粲金,很快就为高晓松生下了一个孩子,两人顺势在美国结婚了。

只是这段婚姻也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高晓松很快便对失去了新鲜感的婚姻产生了厌倦。

标榜着追求自由的名义,高晓松再度离开了妻子和孩子。

一个个失败的感情让他看轻了爱情的可贵。

真正让高晓松失去口碑的,其实是他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在许多节目中发表的不当言论。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