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曾经的才子高晓松和人资料

14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06 12:37:17    

1972年,高晓松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高知世家。

他的祖父高景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公张维是著名力学家,外婆陆士嘉更是被西方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功不可没。

父母均为清华建筑学院的教授,参与设计了许多知名建筑,母亲还是梁思成的弟子。

这样优越的家世背景使高晓松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13岁时他便进入北京四中的尖子班学习,每天都沉浸在古典诗词和家国情怀中。

17岁,他以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校园里的他不仅学习出色,对音乐也颇有心得,大二时就创建了自己的民谣乐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叛逆的种子也在高晓松的心中萌发。

大三时,高晓松选择了肄业,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他满怀理想主义地想进军娱乐圈,改编自己的民谣作品。

然而多次碰壁后,理想渐渐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对当下环境的不满和对过去的怀念。

这时的高晓松,还在为理想奋斗尚未沦落。

20岁那年,他与老狼受海南一家歌厅的邀请,专职做驻唱。

但是到了那里后,两人傲慢地拒绝唱粤语歌,很快就被老板解雇。

资金不足的他们来到了厦门,在这里高晓松遇见了第一个改变他的女孩。

始乱终弃

她是厦门大学的学生,性格温婉内敛。

两人在校园外租了房子同居,平日里她会细心地伺候高晓松起居。

高晓松很快便动了真情,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

像是大家熟知的《青春无悔》、《同桌的你》等,都是他和老狼在那时创作的。

但好景不长,当名气渐起后,爱情的甜蜜转瞬即逝。

对这位初恋,高晓松连一个告别都未留下,只是一个“红”字作为代称,就此匆匆离去。

离开厦门后,高晓松便又回到了北京,继续追求他的音乐理想。

为了生存,他开始参加各种选秀的评委,逐渐在娱乐圈中混得风生水起。

外界的敌意和现实的残酷磨灭了他最后的天真烂漫。

就在这个时期,高晓松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女人——筠子。

筠子是个地地道道的新疆姑娘,从小就立志成为歌手的她。

在父母离婚之后,没了依靠的筠子只能和自己热爱的舞蹈作伴。

之后,筠子孤身一人来到新加坡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如果,这时的筠子能够留到新加坡,估计也不会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

热爱的音乐和舞蹈的筠子,带着自己辛苦打拼出的70万巨款来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的筠子,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小柯”。

随后,便为筠子量身打造了一首《一起做吧》,直接让筠子一夜爆火。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筠子,这一切都在遇到高晓松后戛然而止。

03

一个偶然的机会,高晓松听到了她的歌声,便义无反顾地倾心于筠子。

高晓松表面上为筠子制作音乐,实则是想接近她。

两人在工作中日久生情,最终走入了爱河。

筠子父母在知道高晓松的家境之后认为身世悬殊,对于女儿的这段恋情并不看好。

而高晓松对于筠子父母毫不尊重的表现更是佐证了这个事实。

高晓松更是向筠子求婚,想要结为夫妻。

筠子欣然同意,殊不知这场婚事注定不会实现。

就在筠子云里雾里地准备结婚时,高晓松的心已经飞向另一个女子。

偶然间,高晓松在校门口遇见了外貌出众的沈欢,两人一见钟情。

仅仅三天后,高晓松就向沈欢求婚并很快领了证。

等筠子发现真相时,高晓松和沈欢已经登记结婚。

她愤怒地质问高晓松,却只得到了一句冷酷的回应:“你又不是我的新娘。”

深受打击的筠子在电话中向母亲哭诉:“妈妈,对不起,高晓松把我给卖了。”

挂完电话后,筠子便以一袭红衣吊死在了房间内。

然而,高晓松对筠子死亡的反应冷漠至极。

他将筠子“卖”给一家合约公司,自己拿了巨款就此离去。

只是,高晓松和沈欢的婚姻也并没有维持多久。

婚后不过三年,高晓松就再次喜欢上了另一个女人,甚至为了和她在一起不惜净身出户。

这个让高晓松爱得疯狂的女人就是阿朵。

阿朵与高晓松在过了一段柔情蜜意的时光后选择了分手。

阿朵在分手之后与公司解约,一度备受打击,最终回到了老家生活。

然而,高晓松却很快开始了下一段恋情。

这一次他的目标甚至还只有17岁的徐珊珊。

与这个女孩年龄相差巨大的高晓松不仅没有选择放弃。

还将她改名换姓送到了美国留学。

而到达美国换了名字的徐粲金,很快就为高晓松生下了一个孩子,两人顺势在美国结婚了。

只是这段婚姻也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高晓松很快便对失去了新鲜感的婚姻产生了厌倦。

标榜着追求自由的名义,高晓松再度离开了妻子和孩子。

一个个失败的感情让他看轻了爱情的可贵。

真正让高晓松失去口碑的,其实是他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在许多节目中发表的不当言论。

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大唐天子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