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1955 年加入民革。1949 年后,曾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第四届中央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9年12月9日晚,蒋介石颇为信任、素有“智多星”之称的西南军政长官张群,焦急地坐在云南昆明的卢汉公馆会客室,一遍又一遍地摇着电话转把,期冀拨通长途电话,和在成都的蒋介石取得联系。殊不知,电话早已被撤了线。突然,两个警卫闯进门来,告诉他卢汉已上五华山,云南已经起义了。这个消息使张群目瞪口呆,顿时瘫在沙发上,半天站不起来。
半年后,卢汉在北京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慰勉卢汉说:“你在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又起了义,晚年能这样就不错了。你就是黄花晚节香。”
1945年12月1日,卢汉成为新一任云南省主席。时,他已失去兵权,可谓“光杆司令”。龙云和卢汉是同乡、同族、同学,更是联姻的亲戚。两人一起在陆军讲武堂学习,福祸相依,在风云变幻的滇军中一直没有分开过。此时,龙云被软禁,卢汉走到了云南政治舞台的中央。面对表兄失势下台的殷鉴,他心中涌起了积蓄实力、保全自身的迫切想法。
作为随时可能被抛弃的挂名主席,卢汉心有不甘。为此,卢汉刻苦经营,尽力恢复实力。卢汉要求蒋介石撤销由国民党中央指挥、设在昆明的警备司令部,虽未获同意,但却被允许成立云南保安司令部,由卢汉兼任保安司令。经过反复拉锯,卢汉取得了对省内地方部队的部分控制权。卢汉将原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改组成云南省保安司令部,建立了以保安团队为牌号的新滇军。最初保安团队共有4个团、1支独立大队。到1949年起义前夕,已扩编至17个保安团,组成两个军,共五万余人,成为卢汉赖以发动起义的武装力量。
1946年5月31日,第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在海城起义,首开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起义的先河,对东北战场影响很大。1948年10月17日,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两万余人在长春起义;第九十三军则被消灭于锦州,司令卢浚泉等被俘。派到东北去的滇军解体了,这对卢汉是个大刺激。他两次前往东北抚慰滇军,看到以往士气高昂的属下此刻军心涣散、人心思变,暗叹大厦将倾、东北难支。滇军或起义,或覆灭,也让蒋介石和卢汉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以后,卢汉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之后何去何从犹豫不决。为此,他一方面继续宣传“保境安民”“在安定中求进步”;另一方面加紧扩大地方保安团队的武装力量,作为应变资本。
1949年6月,蒋介石迫于形势,无奈同意撤销云南警备司令部,成立云南绥靖公署。卢汉以绥靖公署主任兼云南省政府主席的身份总揽了全省军政大权,重新控制了新滇军。
卢汉对蒋介石一直若即若离。抗战初期,蒋介石出于分化云南地方势力的考虑,拉拢扶持卢汉。卢对蒋有一些感激之情,在蒋介石下野后曾力主其复位。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形势发展之快,出乎卢汉的意料。卢汉随后向美国驻云南总领事路德瑾提出了要求美国政府帮助他在云南独立的请求,被婉言回绝。一方面,蒋介石、李宗仁先后到云南部署建立反共基地。另一方面,驻扎在昆明附近、听命于蒋介石的第八军、第二十六军加紧军事牵制,特务系统对卢汉进行严密监视。
不断变化的地方局势,也让卢汉内心产生波动。已到香港的龙云,多次派人与卢汉联络,催促他尽快起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英明政策感召下,卢汉审时度势,顺应全省人民的愿望,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12月8日,蒋介石召集驻滇各军军长余程万、李弥等与张群去重庆,面授机宜。卢汉即利用余程万、李弥等离昆时机,抓紧布置,决定12月9日夜举行起义。22 时整,卢汉在五华山云南省政府主席办公室宣布:“云南起义了!各单位按原计划开始行动!”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收到云南起义通电的第二天,即12月10日就复电报:“昆明卢汉主席勋鉴:通电敬悉,极为欣慰。昆明起义,有助于西南解放事业之迅速推进,为全国人民所欢迎。希望团结全省军政人员与人民游击队共同维护地方秩序,消灭反动残余并改善官兵关系,为协助人民解放军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云南而奋斗。”
1950年3月,云南省成立军政委员会,卢汉任主任。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云南起义部队经过整训,光荣地合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所有参加起义的官兵和全体军政人员都得到共产党的妥善安置。
接管云南后的陈赓与宋任穷对卢汉表示了充分尊重。云南是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起麻烦。三人互相尊重又默契配合,始终保持了很好的关系。(王承丞)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