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辛弃疾的简介(辛弃疾的传奇一生,一心为国为民)

15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0 09:00:15    

网上有句话叫做“你大爷始终还是你大爷”,原本是赵本山小品里的一句话,现在被人用来形容某人还是很厉害。在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位“大爷”,他文武双全,一生都在为国奉献,终于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此人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很多人的心中,辛弃疾都是一个极富才名的文人,是继苏轼之后的南宋豪放派此人代表,但实际上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那么他是如何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大爷”呢?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祖辈影响,少年立志

辛弃疾出生的年代,北宋东京城已经沦陷,北方也已经成为了金人统治下的人间地狱。出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的辛弃疾,是一个妥妥的北方汉子,他的家族自然也受到了金人的迫害,和金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因此尽管辛弃疾的爷爷在金国为官,但心中依旧对金国充满了憎恨,一心想要和金人决一死战,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爷爷对金人的态度深深的影响了辛弃疾,后来他也在他的《美芹十论》中也写到,自己年少时候,爷爷经常带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在爷爷的带领下,辛弃疾也亲眼目睹了金人统治之下,汉人活得有多么的痛苦和屈辱。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在这个少年的心中萌了芽。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少年抗金,杀贼成名

战争年代,有一身好武艺就能够上阵杀敌,建功立业,这虽然不是报国的唯一道路,但却也是最直观的表现。自从有了灭金之心后,辛弃疾就时刻做着准备,一边学习救国之道,一边学习武艺,终于长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生于1140年的辛弃疾,在1161年的时候也就只有21岁,也仅仅只是加冠之年。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长途作战也导致了金人的后方祸患滋生,早已经无法忍受金人压迫的汉人,终于奋起了反抗,一时间很多起义势力就揭竿而起。

辛弃疾等待多年,此时终于等到了自己报国的机会,毅然决定起义抗金,一时间就集结了两千余人。之后他带着自己的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但他的文人出身也并没有引起起义军首领耿京的重视,只让他做了一个掌管印信的文官。

跟随辛弃疾一同投靠的有一名叫做义端的和尚,原本也是一股起义势力的头领,和辛弃疾的关系也不错,这才一同投靠了耿京。义端原本就是一个不受清规戒律的和尚,在耿京的起义军中,他又受不了当差的苦,于是就想要投靠金人,以求得荣华富贵。

义端和辛弃疾关系很好,刚好辛弃疾又执掌印信,他就趁辛弃疾不注意的时候偷走了义军帅印,想要到金人处求赏。耿京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生气,当即就捉拿辛弃疾问罪,毕竟人是辛弃疾带来的因此他也是理屈词穷,无可辩白。

辛弃疾立下军令状,自己前去将帅印夺回,如不能带回帅印,那就任凭处置。在得到耿京的许可之后,辛弃疾带人去追赶义端,在见到义端之后二话不说就砍了他,成功带回帅印,自此之后才算是真正得到了耿京的信任

后来金人完颜亮被部下所杀,耿京派辛弃疾去南宋朝廷联络。辛弃疾完成使命归来的时候,听闻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当即决定带领自己手下的五十人前去捉拿叛徒。辛弃疾带领着五十人闯入有上万人的军营,还成功的捉回了张安国,并将他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入仕南宋,精忠报国

耿京的起义势力已经随着他的死去而溃散,辛弃疾也凭借着捉拿张安国的功劳来到了南宋,并凭借以往的抗金义举得到了南宋朝廷的重视,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

南宋朝廷的妥协和怯懦辛弃疾并不了解,宋高宗当年也夸赞过他的英勇。后来宋孝宗即位初期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因此他在做了官之后,也积极的写了很多收复北方的建议,其中《美芹十论》最为著名,也受到了时人的称赞传颂。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充满了希望,但是南宋朝廷却厌倦了常年来的战争,选择的是安于现状,因此朝廷根据辛弃疾表现出来的文才,任命他成为了一个文官。这一切都非辛弃疾所愿,但他还是干的很出色。

仕途不顺,壮志难酬

长期的文官生涯,辛弃疾越来越感到壮志难酬,期间他的报国之志不曾磨灭,丝毫不减,但是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朝廷不愿意作战,官员愿意和平,再加上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使得他最高只做到了四品龙图阁待制,话语权十分有限。

在职期间,辛弃疾日夜为国而忧思,但始终郁郁不得志,只能写下众多寄予自己报国之志的诗词,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身在军营,能够为国杀敌,建立功勋,可这一切也只能在梦中发生。到了六十五岁的时候,辛弃疾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感叹自己壮志难酬,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六十八岁时朝廷再度起用辛弃疾,但是此时的他已经重病在身, 不久之后带着自己的爱国之心和忧愤的心情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辛弃疾的一生,年少时就立下报国志,加冠之年就开始杀敌报国,虽苦于朝廷的无能而无法实现收复河山,但心中仍然不忘报国之志,同时又将治下治理的非常好。辛弃疾的一生身体交给了国家,交给了人民,他的心也同样如此,虽然壮志难酬,但是他的一生所为,也已经使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相关文章

苏秦:不愧是战国卧底,结局逆天,值得后世铭记!

战国时期,骗子横行,恶棍当道,而苏秦完全是个另类。他身兼6国宰相,凭借合纵术,游走诸侯国之间。他曾递给秦国一份盟约,吓得秦惠文王15年不敢出函谷关。当时的燕国君王姬哙,年事已高,学习尧舜禅让,将王位传给德才兼备的国相,子之。图源网络 侵删这一惊世骇俗的决定,在兵荒马乱的战国年代必将产生皇室动乱。果然

2025-08-10 01:18:23

商鞅变法的意义何在?

在春秋战国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整个一个体系就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然后是平民和奴隶。本来诸侯是要向天子缴税的,但是时间长了就出问题了,诸侯不缴税了,天子也拿诸侯没有办法,本来卿大夫要给诸侯缴税,但是时间长了卿大夫也不缴税了,诸侯也拿卿大夫没办法,那国家就收不上税了。后来随着两大技术发展进步,原来

2025-08-10 00:50:50

战国美男子邹忌为何要装疯卖傻度过后半生

邹忌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威王上任的时候,邹忌因为用鼓琴比喻成功游说齐王,而被任命为相国,后来他也辅佐齐宣王,在他的从官生涯里,邹忌劝说齐威王奖励臣民积极进谏,他主张修订法律,严格执法,从此齐国走上富强。邹忌(网络图)齐威王求贤若渴,邹忌抓住机会,通过将君臣关系比作鼓琴奏乐,获得齐威王赏识,被封为

2025-08-09 12:19:02

平原君杀妾留客,是重友轻色,这是礼贤下士?

平原君家的高楼靠近一户老百姓家。这家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这情景,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不远千里来这里,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鄙视姬妾啊。我不幸有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讥笑我,我希望得到讥笑我的人的脑袋。

2025-08-09 11:50:24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