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爆发。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解放军全歼了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全歼了黄维的12兵团;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奉蒋介石命令前往双堆集为黄维的12兵团解围。
杜聿明毕竟是征战沙场的老将,他料到这是一个陷阱,特意向蒋介石建议,希望大军能往永城方向撤退,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有可能为黄维解围。蒋介石同意了杜聿明的方案,不过,在杜聿明撤退到半路途中,却突然接到蒋介石的亲笔信,要求杜聿明前往双堆集为黄维解围。
蒋介石让杜聿明在行军途中改变决定,此举犯了兵家大忌,最终杜聿明的30万大军灰飞烟灭,杜聿明也兵败被俘。那么,大家知道是谁促使蒋介石改变决定,诱使杜聿明进入包围圈的呢?这个人就是郭汝瑰。
郭汝瑰当时的身份是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负责起草国军的作战计划,所以国民党部队有什么作战计划郭汝瑰是第一时间知道的。而郭汝瑰的真实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高级军官,每次国民党起草作战计划,郭汝瑰总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将作战计划第一时间送给解放军。很多人戏称,在前线作战的国民党军官还没有拿到作战计划,解放军已经拿到国民党作战计划了,国民党焉能不败呢?
其实,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内心早就怀疑过郭汝瑰,杜聿明描述,他曾去过郭汝瑰的家,发现郭汝瑰家中都是旧沙发。用杜聿明自己的话来说,国民党将领中哪有这么清廉的官?不过,因为没有证据,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成了杜聿明的一块心病,杜聿明直到临终前还对此事放不下。杜聿明病重时,郭汝瑰前往医院探望他,杜聿明拉着郭汝瑰的手,说:“我再问你最后一遍,你当时是不是卧底?”郭汝瑰的答案也耐人寻味,郭汝瑰告诉杜聿明:“光亭啊,我们只是立场不同”。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1949年,蒋介石任命郭汝瑰为72军军长,把郭汝瑰派到四川。蒋介石本想把西南当成内战根据地,因此特意派了自己信任的郭汝瑰前往四川。最终郭汝瑰在宜宾通电起义,他率领的72军也接受改编成为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党一直没有公开郭汝瑰的真实身份。郭汝瑰先后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交通厅厅长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虽然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遭受过不公平的对待,但郭汝瑰始终对我党忠诚。
晚年的郭汝辉主要著书立说,他先后书写了多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历史,而且还出版了《郭汝瑰回忆录》,揭露了自己真实身份。1997年,郭汝瑰过生日时,女儿特意赶回重庆陪伴郭汝瑰。临别时,郭汝瑰执意要送女儿前往机场。不幸的是,郭汝瑰在前往机场途中发生车祸,不久后去世,终年90岁。
值得一提的是,郭汝瑰去世后他在台湾的老同事特意给郭汝瑰的儿子郭相操寄来了一封信,这封信里只有一张白纸,上面什么字也没有,堪称“无字天书”。郭相操描述,他当时并不懂这封“无字天书”的含义,直到多年后才逐渐明白。
原来,郭汝瑰在与以前的老同事、老同学分手时曾经留下了一句话:“一切尽在不言中”。郭汝瑰去世后,他在台湾的同事送来了这封“无字天书”,正暗含郭汝瑰所说的“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这些人只是立场不同,但都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家卫国,为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互相对立也是无奈的选择。
参考资料:
《十大卧底将军》胡兆才、《卧底将军郭汝瑰》梁博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系一门显赫,他母亲那
2025-08-14 01:22:09《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