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崔永元个人资料:为了理想可以去死 我绝不妥协

1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6 13:48:26    

崔永元

2013年9月,崔永元与方舟子就“转基因”的问题在网上展开了长达六个月的论战。期间,崔永元自己掏腰包,花费了近100万元拍摄转基因纪录片。今年3月1日,三大门户网站同步推出这个纪录片。这一系列的动作激起了舆论的千层浪。

51岁的崔永元,遭遇到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名誉危机。但熟悉崔永元的人都知道,他从来就是这样。

他的一位前同事说过:“崔永元是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喜欢就公众利益发表评论,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言多必失。”

崔永元不在乎,他说:“我只要是在维护公众利益,我只要觉得我是正确的,我的采访调查是正确的,我永远会坚持。就是剩我一个人我也会坚持。”

“有的人妥协了很舒服,我不!”

4月底,给崔永元打电话。他的声音很沉,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凸显,更多的是平和。不论是爽快的答应还是婉拒,都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个崔永元。谦和、礼貌,远没有公众中的那般犀利、高调。

而电话挂断几个小时后,他在微博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你可以感动我,不要恐吓我,我容易被感动,却不怕恐吓。换个人试试吧。”转瞬间,强势的样子再一次在心中树立起来。

曾经有记者问他,“能不能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他说:“舒服的方式是妥协。为什么我们老劝大家妥协呢?有的人妥协了很舒服,比如说被日本人占领了当汉奸就是妥协,特舒服,汪精卫特舒服,都混到顶上了;有的人就是死了都不想当汉奸。像梅兰芳他们,就是今天所说的演艺圈的人,他们不但不当汉奸,都不给他们演戏。我们怎么看这些人呢?你说你给他演呗,你故意给他往坏里演,你含沙射影再讽刺一下日本人?妥协的渠道任何人都能找着,我觉得那是借口。”

从1985年进入媒体圈,崔永元的嘴巴一直没停歇过。电影《手机》上映时,他“炮轰”冯小刚、《手机》、编剧刘震云,后来再提出“电视庸俗化”、“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等观点,呛声某些央视主持人,就“限制私家车治理雾霾”提起过质疑,再到最近的转基因。

崔永元也为自己解释:“每个做媒介的人都应该有这种责任感。你的媒介会影响别人,你怎么能够没有责任感呢?我这些年发表的观点老被人重视的原因,就是因为两点:一是我确实说到了痛处,二是别人不愿意说的话,明摆着得罪人的话,我说出来了。”

崔永元说他这辈子没有想过要做电视主持人,但阴差阳错就进入了电视圈。对于这件事,崔永元在书里写了一段:“也许我们见到真正的知识分子并不多,这使我们对知识分子一词理解多少有些歧义。首先,知识分子的知识不是以读书的数量来计算的,读书破万卷的一般人,多得很。知识分子该是用心读书的那种(这里区别于用眼),读出来的知识浸在骨子里。所以真正的知识分子该有一副傲骨,不善趋炎附势。这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显得个性,总是鹤立鸡群,混不进人堆里。”

崔永元在2008年接受采访时说,他希望能做一个拍案而起的人。“我一直想做一个拍案而起的人,但是那样的人除了要有血性,还需要有知识。我认为我的血性足够,我的知识不够,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我说话不能那么隽永,不能那么深遂,但是起码我能拍桌子。我不是有什么道德洁癖,我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我要求的只是道德底线。比如你是医生,我给了你红包,你做手术时就应该认真些,不能把纱布放在我的肚子里,但是现在不是,拿了钱还会不小心把纱布留下。”

“为了理想,可以去死,但要宁死不屈。”

敢言敢说,是崔永元从《实话实说》开始就给人们的印象。时至今日,更是让人们看到褪去央视主持光芒的普通人崔永元。他爱管闲事,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央视的纪录片之父陈虻曾经说过,他觉得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主持人能超过崔永元。他是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识别的方法,有自己表达的特性。

但这位几十年里保持极高好评的主持人最终还是离开央视。问崔永元为什么离开,崔永元说这个问题已经回答很多次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最长的回答版本:“当意识到自己快五十的时候。我觉得年近半百,你还有什么事想干没干过。你现在干的事是你最喜欢的事吗?我这辈子从来没计划要做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我脑中有计划的是放电影,画电影海报,这是很小的时候,七八岁就有这样的想法。再大明白了我想当导演、编剧。后来主持节目莫名其妙地被大家都认识了,我想演电影、话剧。这些和台里的规定和政策不符。台里任务那么多,我们也没有时间干这个事。所以我就想,我的后半生一定比前半生短,那么我一定要把我的梦都实现。一个是我已经开始做口述历史,这个不能停,要一直做到死。还有非实现不可的梦想就是拍一部电影,拍一部电视剧,做一部舞台剧。”

离开央视的一年里,崔永元一点儿都没闲着,除了做转基因的调查,他也曾经与助手开着车在北京转了15个晚上,查看北京晚上车的情况。每天晚上在微博上发了好些拍的那些影响空气质量的大卡车照片。

崔永元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巧遇上两个人因为撞车的事故在小区里拿着铁棍子要玩命。崔永元冲上去就把两人拦住。问清楚细节,发现是一方说要赔500元,另一方只愿赔100元。崔永元自己掏出钱包,拿出400元,让一边给100元,加起来500元一起给了另一方。这事情就算了结了。崔永元说:“这事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说跟我没关系,但是你用铁棍子把他打死,这事可就大了。没管可能就是没看见,看到了就得管。”

“微博是短文,实话实说。用不着站队,也用不着讨谁喜欢。取消关注请便,封号请便。”这是截稿前,崔永元发的最后一条原创微博。

崔永元就是崔永元,他坚持观点,不愿妥协。就像二十二年前,他看电影《宁死不屈》后,为自己做下的决定–“为了理想,可以去死,但要宁死不屈。”

相关文章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信陵君盗虎符救赵之后,为何沉迷酒色而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