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徐世昌简介(徐世昌为什么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他在近代影响力如何?)

17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6 15:30:19    

徐世昌的“水晶狐狸”称号,来自于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所以,徐世昌不是晚清宦海的水晶狐狸,而是民国政坛的水晶狐狸。

徐世昌为什么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他在近代影响力如何?

徐世昌生于河南卫辉府,是袁世凯的乡党。同时徐世昌祖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到了明朝末年,徐世昌祖上又成了天津寿岂堂徐氏。所以,徐世昌见到浙江省宁波,直隶省天津,河南卫辉,都会认老乡,年轻时就是一个长袖善舞的社会活动家。

徐世昌小时候家里困难,在准宁县知事治理文牍,见到了袁世凯。袁世凯当时正好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不菲的遗产,无从挥霍。徐世昌受到了袁世凯的接济,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

徐世昌为什么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他在近代影响力如何?

徐世昌31岁中进士时,袁世凯早已投笔从戎多年,还做了多年的朝鲜“太上皇”。到1897年,徐世昌已经做了十年翰林,虽然翰林院是朝廷储备干部集散地,可是徐世昌在翰林院未办过一次学差、 试官之类有利之事,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结交权贵上下疏通,这种厚积薄发的功夫,实在让人十分佩服。

当时袁世凯有一个论断:“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这一个评价,算是清末官场最直观的评价。

张幼樵,就是张佩纶,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的爷爷。此人在前清流派中与张之洞并称“青牛二犄角”,足见他的才干和能力。中法战争中,张之洞负责两广陆军,取得优势,成为洋务派骨干;张佩纶则是在马尾海战一败涂地,成了笑柄被革职查办,李鸿章不嫌弃他,还让他当女婿。张佩纶从清流到洋务的转变,大概是清末最戏剧化的一幕。

徐世昌为什么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他在近代影响力如何?

杨莲府,就是杨士琦,他和哥哥杨士骧都是李鸿章和袁世凯的重要僚属。很多人把杨士琦比作清末般的“毒士贾诩”,因为他策划了袁世凯买通庆王府,袁世凯搞掉岑春煊和瞿鸿机的阴谋,是袁世凯的第一谋士。

张季直,就是张謇,他是清末状元,同时还是后清流党翁同龢的“翁门六子”之一。张謇这个人,当初和袁世凯一起随吴长庆进入朝鲜,一文一武是吴长庆的左膀右臂。后来袁世凯光芒太甚,受到同僚嫉妒,原本支持袁世凯的张謇也改变态度,写过一封言辞激烈的批判袁世凯的文章,后来两人直接绝交。张謇不容于袁世凯,就索性辞官经商,成了清末民初最有名的实业家。

徐世昌为什么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他在近代影响力如何?

咱们今天说的徐世昌,可以说是袁世凯的“三个半翰林”中成就最高的。

徐世昌一生中最不让人理解的选择,就是放下最清贵的“翰林院编修”,帮助袁世凯练兵,当了一个小小的“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督办”,给袁世凯当秘书长、参谋长,成了袁世凯的大管家。当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大臣权倾天下时,直接给徐世昌当了一个东三省总督、后来袁世凯被贬官,徐世昌还能当上管理很多央企的“邮传部尚书”。

因为徐世昌影响力太大,满清不得已组织责任内阁时,挂羊头卖狗肉搞出一个皇族内阁,徐世昌依旧赫然在列。

徐世昌为什么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他在近代影响力如何?

也正是徐世昌对袁世凯的情分,让袁世凯退休3年还能重回中枢,一举拿下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袁世凯准备当皇帝时,始终不敢把徐世昌当做臣子下属,而是把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四人列为“嵩山四友”。到袁世凯死后,他成了任期最长的“总统”,比先后掌权的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张作霖都有实力。

徐世昌在晚清和民国,真正做到了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他在上世纪的前面20多年扮演核心角色,不管是守旧派的满清贵族、或者北洋派的立宪知识分子,都十分尊重他的观点,以至于他在清末一度得到了“太子太傅”的尊位,超过了袁世凯的“太子太保”。最搞笑的是,徐世昌在即将担任民国总统时,还专门去故宫找溥仪请求恩准,被人传为笑谈。

徐世昌为什么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他在近代影响力如何?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退出政坛十几年后,以80多岁高龄,不断呼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当日寇入侵时,又想请他出来主持华北事务,甚至还带来了溥仪的“诏书”,徐世昌厉声呵斥,严词拒绝。

1939年徐世昌在天津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这是一个圆滑到挑不出毛病的人,晶莹剔透的“水晶狐狸”是对他最贴切的评价。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