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病高发的国家,而且每年大概有14万人死于肝癌,由于肝脏没有“痛觉”,许多患者在发现肝癌之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救治难度极大。
有一个人在肝胆领域不断开疆拓土,他用手术刀将无数患者的名字从“死亡名单”上划掉,树立起了我国乃至全球肝胆外科领域的一座座丰碑,他就是肝胆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
距离吴孟超院士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许多人又开始怀念起了这位有良心的好医生,因为在手术台上,吴孟超是“所向披靡”的专家,而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
吴孟超出生于1922年,他是福建闽清县人,不过在5岁时,吴孟超就跟随着母亲下南洋——也就是今天的马来西亚——投奔父亲。
但是,吴孟超的童年依旧过得十分辛苦,在8岁时,他就已经上午拿着刀在橡胶园里割胶、下午去学校读书,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虽然辛苦,吴孟超学习依旧非常努力,他在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了马来西亚华侨创立的光华初级中学。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吴孟超的心也跟着祖国命运一起悬在空中,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回国抗日,要去找共产党!
怀抱着这样的赤子之心,17岁的吴孟超在1940年初和同学一起登上了回国的轮船。不过,由于战争的封锁,吴孟超难以抵达延安,于是他决心“读书救国”,进入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
1943年,吴孟超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医学前期学生;1946年,吴孟超通过了医学前期考试,进入医学后期学习。
一年后,吴孟超在课堂上遇到了当时已经名扬中外的裘法祖教授,从此之后,吴孟超就立志要成为裘法祖那样的外科医生。
在毕业分配时,学校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分配毕业生的去向的,由于吴孟超小儿科考试成绩特别优秀,所以就被分配到了小儿科工作。
尽管吴孟超一直坚持表达自己对于外科的热爱,但医院的医务部主任却认为,吴孟超的个子不过1.62米,根本当不了外科医生。
这话刺激了吴孟超,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当即放弃了分配的工作机会,前往外院寻找工作。
很快,吴孟超根据招聘启事前往华东区人民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应聘,在这里,他成功实现了自己当外科医生的理想,也开启了他热爱了一生的事业。
华东区人民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就是后来的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53年时,裘法祖受邀成为了这里的兼职教授,吴孟超当即抓紧一切机会跟着裘法祖学医。
当时,裘氏刀法已经相当出名,吴孟超找到机会就要跟着裘法祖一起上手术台,细心观察,并最终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那就是“精准”:下刀时不多划1厘米,缝合时也不少缝1针,还要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创伤,这也是后来吴孟超手术时的原则之一。
吴孟超在国内经历了抗战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亲眼看到了中国的解放,所以他立志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解放军。
从1949年到到1956年,吴孟超连续递交了19封入党申请书,终于光荣入党,而且他还被批准参军,成为了一名军医。
这时候,裘法祖告诉吴孟超,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但我国的肝脏外科很薄弱,让吴孟超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说我国的肝脏外科“很薄弱”已经是一种美化了,因为当时我国没有单独的肝胆外科,肝脏还被视为“手术禁区”,手术的成功率几乎为零,如果患者被确诊为有“癌中之王”的肝癌,那基本上就是被下了“死亡通知单”。
也就是说,肝脏外科根本是一片空白,不仅没有肝脏解剖理论,也没有成功切除肝癌的先例,甚至连一本合适的教材都没有。
但吴孟超完全没有退缩,他决定一头扎进这个我国的空白领域,从头干起,一定要将我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吴孟超先是找到了一本英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和同事方之扬共同翻译,出版了我国肝脏外科方面的第一部医学译著。后来又跟同事张晓华、胡宏楷组成了肝胆外科研究三人小组,吴孟超担任组长。
三名年轻人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则凑在一起讨论肝脏外科的发展、一起做实验。第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肝脏研究要从哪里开始突破?
经过商量之后,三人觉得只有彻底掌握了肝脏的解剖结构,才能对肝脏进行手术,因此他们必须要从肝脏解剖学的理论基础着手进行研究。
而想要进行研究,就先要制作出一个肝脏管道铸型模型。
可这一关就先把他们难住了,三人小组进行了无数次实验,都难以制作成功。
直到吴孟超受到乒乓球的启发,通过丙酮溶解乒乓球,并将其染成不同的颜色,分门别类地灌入肝脏内部,再一点点打磨,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
而后,三人小组又制作了100多个肝脏标本,在此过程中,吴孟超对于肝脏的内部构造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理论知识,还为他日后的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详尽的分析对比和观察,1960年,吴孟超在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正常人的肝脏按血管走向可分为五叶六段,而在临床上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
这一理论颠覆了此前我国医学界认为肝脏仅分为左右两叶的认知,奠定了肝脏手术的基础,还一直沿用至今。
1960年,吴孟超主刀为一名中年女患者切除了肝癌,成为了医院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自此,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行医的过程中,吴孟超发明了创新的手术方法,还发现了肝硬化手术后肝脏的代谢规律以及纠正策略,使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
而且,他还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世界纪录,用自己的吴氏刀法,将肝癌手术的成功率,从不到50%提升到了90%,震惊了国际医学界。
令国际医学界最为震惊的可能是1979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会议上,2名外国专家发言称,他们加起来一共做了18例肝癌手术,引来国际同行们的交口称赞。
等到吴孟超上台发言时,他说自己“只做过”181例肝癌手术,这个数字一出,震惊了全场,国际同行们也许从未想到,遥远的东方还有如此厉害的肝脏外科医生。
在肝脏外科领域,吴孟超创造出了无数奇迹,例如,他曾为4个月大婴儿切除体内和她的头一样大的肿瘤,这场手术历经5个小时,十分成功,而这个婴儿在长大后成为了吴孟超所在医院的一名护士,同样在为中国人的健康而努力。
例如,吴孟超第一个勇敢站出来,突破了肝脏手术中的“禁区”——肝中叶切除手术,攀登上了肝脏外科的高峰,外媒在刊发吴孟超的手术时,都用了“突破手术禁区”的字眼。
再例如,吴孟超在82岁高龄时,还为北外女生王甜甜切除了重达9斤的肿瘤,手术进行了10个小时,也正是这10个小时,给予了甜甜新生。
而这一切对于吴孟超来说,似乎都是“本职工作”,他认为不管是自己吴氏刀法所创造的第一,还是他进行的高难度手术,都不能算是他事业的“腾飞”。
他曾说,自己的事业有4次腾飞,第一次是1978年,长海医院单独成立了一个列入正式编制的肝胆外科,这是全国第一个真正独立的肝胆外科,他觉得肝胆外科终于有了“名分”。
吴孟超医学事业的第二次腾飞,是1993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研究所进驻新楼,打造起了肝胆学科更大的临床和科研平台。
第三次则是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成为了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而第四次,则是2016年,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建成,而这个时候,吴孟超已经90多岁高龄,但他仍一直在为中国肝脏医学事业奔走努力。
这每一次,都代表的是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进步,而并非是吴孟超个人的进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吴孟超是如何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扑在肝胆外科事业上。
在外科领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手术台上谁的职务最高,谁就要负主要责任。吴孟超从来不怕担责任,他总是说,他只是吴孟超,名誉对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除了在手术上严谨细致,吴孟超带学生也是仔细认真,他从来不怕谁学走了他的技术,因为他说学的人更多了,就能为更多人服务,就能拯救更多人。
也是因为这样,吴孟超的许多学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如今中国外科的中坚力量里,8成都是吴孟超的学生。
而且,吴孟超到97岁高龄时才宣布退休,这个时候,他的许多学生也都到了退休的年龄,可他们都“不敢”退休,因为老师还在上手术,他们怎么好意思退休呢?
尽管吴孟超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先行者,可下了手术台,他还是一个非常善良又可爱的“小老头”。
例如,吴孟超在给病人做检查时,总会先将听诊器捂热、将双手搓热,检查完之后还会给他们掖被角,非常体贴。
例如,有一次吴孟超查完房准备离开,一位患者突然拉住吴孟超的手,低头感恩地一吻,吴孟超虽然有些意外,但立刻笑得像个孩子一样,还回吻了患者的脸颊,十分温柔。
我们总认为医生在见惯了人间的生离死别之后,会变得冷漠,可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虽然见过了世间的种种沧桑,却仍保持着一颗温柔的心,他治愈的不仅仅是患者的身体,更是他们的心灵。
和吴孟超搭档多年的护士长程月娥除了见过吴孟超的严谨和温柔之外,还见过他的“可爱”。在程月娥眼里,别人都巴不得早点退休,可吴孟超90多岁了,还整天在医院里追着护士要求给自己安排手术。
护士让他多休息,吴孟超却总是说“快去给我找一个!”
有时候,实在没有手术可以安排,吴孟超就在走廊里晃悠,看到有医生在椅子上打盹,还要上前斥责对方“摆大医生的架子”,在医院里,谁都不敢还嘴,因为谁都是他的“小辈”。
因为总是念叨着要工作,吴孟超也承认,他很少进行“正式”的锻炼,只是在有时间的时候,进行一些手部锻炼,保持双手的灵活,所以就算到了90多岁高龄,吴孟超拿起柳叶刀时,手依然很稳。
而且,吴孟超还说,自己从来不吃保健品、补品,最喜欢的三种食物就是小米粥、豆腐和鱼,只要干净、新鲜,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烹饪方法,只要一点油和盐就可以了。
因为过多的补品也可能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只要简简单单、营养摄入足够就很好。
总而言之,吴孟超这一生,是与“癌中之王”战斗的一生,为了战斗,他的个人生活极其简单,对自己的也十分抠门;可同样也是为了战斗,他大方地捐出自己的奖金用于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
2021年5月22日,99岁的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中国肝胆外科永远失去了这颗明亮的星星。
2022年,在吴孟超逝世一周年之际,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举办悼念活动,大家回忆起吴孟超的音容笑貌,总觉得吴孟超仍旧在激励着自己,许多人都说,想必后辈们总不会辜负他的期望,他们扛起一代人的责任,推动中国肝胆外科走向新的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五霸,个个都是称霸一方的存在,其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在这样一个群雄争霸的战乱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却三年不理朝政,日日笙歌,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绝对的实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那么楚庄王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呢?蓄势待发楚庄王作为楚穆王的儿子,在楚穆王离世后,楚庄王继承父业成为
2024-11-23 09:02:40[在一次宴会上,楚庄王命令他所宠爱的美人给群臣和式士们敬酒。傍晚时分,一阵狂风把灯烛吹灭了,大厅里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是谁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把那人系帽子的带子扯断,然后来到楚庄王的身边,向他哭诉了被人调戏的经过,并说那个人的帽带被扯断,只要点上灯烛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谁。楚庄王安慰了美人
2024-11-23 08:47:48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一只很奇怪的鸟,三年不鸣不飞,只知道沉湎于凡鸟类的生活。人们看到这只鸟都觉得很奇怪——是鸟总是要飞的,为什么它总是、这么缄默呢?于是便有大臣上奏君王,皇帝听了十分感动,便说:“此鸟不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来历。而这个“不飞不鸣”以至于“一鸣惊人”
2024-11-23 08:33:01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孔子孔子赞美楚庄王的德行,楚庄王真可谓贤德!轻视千乘之国而看重一句有益之言。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了楚庄王多例仁义之举,明显有别于他先祖随意征伐,还耍流氓说道“我蛮夷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被称为“春秋五霸”。其中宋襄公以“仁义”著称列于五霸
2024-11-23 08:18:24石碏是春秋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著名的成语“大义灭亲”的典故就来自于他的故事。他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交好,并且共同谋划弑杀了卫桓公篡位自立。由于州吁得位不正,所以卫国政局不稳,于是石厚向自己的父亲石碏请教对策。石碏却趁机下了一个套,把公子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骗到了陈国去,然后请求陈国国君拿下了这对篡
2024-11-23 08:03: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