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孙尚香,都感觉意难平。
这个花季少女,嫁给了刘备这个半老头子,明知东吴和蜀汉的关系势同水火,为了土地和城池三番五次兵不厌诈,却还是默默承受着一切,扛起蜀吴联姻的担当。
最关键的是,原本东吴的郡主,嫁给刘备后成为蜀汉的主母,明明两边都是她的家,可是蜀汉与东吴对立,又都把她当成外人。
翻阅史籍,却发现关于她的记载,只是说孙夫人,她的名字未提及一字。也就是说,不管是“孙尚香”,还是孙小妹,这些名字是小说戏剧作品中流传而来的。
所以,今天想写写这位孙夫人。
这位被称为孙夫人的姑娘,是东吴孙坚之女,孙权之妹,身份显赫的她,原本有着无数好儿郎的追求,她只需要在这一群好儿郎中,择一位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安然度过自己幸福无忧的下半生。
当然,这是预想的情况,也是东吴这个国家能够在乱世中继续存在的前提之下,所预见的最好结局。然而,事与愿违,最后孙尚香在最好的年纪,嫁给了一个没有爱情可言、只有政治利益的半老头刘备。
当时,赤壁之战,建立孙刘联盟;后来,刘备占据了荆州,孙权和周瑜也想拥有,为了争夺城池,他们不惜推翻原本的孙刘联盟。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利益面前,此时可以是友,彼时又会化身敌人。
对于东吴来说,刘备是个太危险的对手了,如果不除掉,东吴的利益就会不断缩小。于是,周瑜他们想到一个好办法,以孙尚香为诱饵,让刘备来东吴完婚,并以此为借口,趁机除掉他。
得知这个事情,刚强如孙尚香,她是百般不情愿的。生长在东吴世家,她从小习武,耍得了刀枪,也极少受委屈。正如《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周瑜是这样介绍她的:“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假如不是女儿身,或许孙尚香也是沙场上以一顶百的好男儿。
哪怕再不情愿,孙尚香也是嫁了。
或许在她出嫁的那天,也曾流着泪质问哥哥孙权:“你们这一众男子,不去靠着自己的双手夺城池,反而要牺牲一个弱女子,来为你们的政治稳固添砖加瓦,你们是怎么好意思的?”
即便她问了,估计也没有人能回答她。
此后,她就成了人人口中的孙夫人。
在无数艺术作品中,为了给这对老夫少妻尽可能多的浪漫,少一些权谋利益竞争的残酷,一些作者常常善意地将爱情的元素添加进去。
譬如,剧版《三国演义》中,是因为孙尚香看上了刘备,才愿意委身嫁给他,才为他的生存争取了机会。还有在二人成婚后,两个人也渐渐有了感情。
刘备注定是在东吴待不了多久的,他有他的事业要开拓。而一旦离开东吴,就是要孙夫人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如果跟随刘备,则可能余生再也见不到东吴的哥哥和母亲,甚至可能会与他们成为敌人;如果留在东吴,那么和刘备或许不复相见。
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刚勇如孙夫人,自然选择了跟随刘备。
历史上孙夫人也是如此选择的。可遗憾的是,孙尚香和刘备只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并没有多少爱情可言,他们的婚姻关系是为政治服务的。据史料记载,孙尚香和刘备不住在一起,因为本就有疑心和嫌隙,如果刘备想要见孙尚香一面,也要由许多侍女通传,可以说是费老鼻子劲才能见一次面。
即便刘备是个半老头子,但孙夫人真的不爱刘备吗?不然。孙夫人虽然因政治原因嫁给刘备,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忠贞。
因为她的择偶观念,首先就是摆在那的——“非天下英雄不事之”。除了自家哥哥外,放眼这乱世,就是曹操和刘备了。而曹操又是人人憎恨的“曹贼”,刘备却是以仁义为己任的众望所归。
不管爱与不爱,孙夫人嫁给了刘备,在危急关头,也会舍命护夫君周全。
所以,在后世的许多艺术作品中,不管是小说还是戏曲,孙尚香这个名字都带有极大的正面性影响。譬如,有的作品把她塑造成“千秋烈女”,刘备死后她也不独活,选择以身殉葬;有的则流传她投江自尽,民间传说种种,虽说她下落成谜,但方向都是归于她的“贞洁”。
相比于这些说法,笔者更希望有一种可能,就是她并没有选择殉葬,而是隐姓埋名,凭着一身功夫,混迹江湖,走南闯北,活得潇洒自在,再不被这些繁杂事所禁锢。
即便是贵为东吴的郡主,身为蜀汉的主母,孙夫人这一生,也并没有真正受到应有的礼遇和尊重。
刘禅即位后,对刘备的几位夫人进行封缢:皇后吴氏为皇太后,甘夫人为昭列皇后,靡夫人也被追封为皇后,但唯独没有孙尚香。
就算是她武功高强,巾帼不让须眉,练得一身的好功夫,也不得不放下刀枪,成为刘备的续弦夫人;
就算是嫁给了刘备,刘备手下的人也因为她是东吴郡主,而欺负嫌恶她。
成为刘备夫人后,原本东吴她的家,也因为嫁出去把她当成外人;嫁到蜀汉后,因为她是来自东吴,蜀汉也从来没把她当成自己人。两边都是她的家,真正意义上却都没有她的一席容身之地。
陈寿评价孙夫人:“才捷刚猛,多有诸兄之风。”可却因她是一名女性,注定是封建社会男权斗争下的牺牲品。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