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王均瑶个人资料:15岁辍学19岁创业,38岁患癌离世,17岁儿子继承亿万家产

22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7 16:48:38    

25岁身价百亿,并且时间点,还是在90年代,那个“万元户”都是中产小富的时代。

如果这句话在21世纪成为热搜的话,那么评论区肯定会有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又是一个投胎界的天级高手啊!

一竿子打死总是不好的,毕竟,总有些“天选之子”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就比如说曾经的浙江首富王均瑶,他25岁能够做到身价百亿,靠的确实是实打实的白手起家,他的身上也没有什么“家族秘闻”可挖,没有靠山,父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

从一个渔民之子逆袭成为浙江首富,颇有一种“鸡毛飞上天”的既视感。只可惜,如此天才却最终被病魔所打败,38岁因癌症,还是被死神给无情带走,去世后,他17岁的儿子成为这个庞大商业王国的继承人。

王均瑶的成功秘诀

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在他们聊到某个成功人士之时,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挖掘这些大佬的成功秘诀。

的确,对于普通人来说,大佬们的人生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他们成功秘诀的某一个面,或许是可以给人启发的,另外,大佬们的勇敢、不放弃、努力的励志故事,也会给普通人一些激励的力量。

提到成功秘诀,王均瑶表示,他的成功秘诀很简单,会动脑子、魄力、勇气、格局、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这几个词就是答案。

王均瑶不是富二代,也没有遗产可继承,父亲是温州千千万万个渔民中的一个普通人。可以说,王均瑶就是一个标准的穷小子,穷到他15岁就得辍学回家里干活。

会动脑子

王均瑶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做任何事都会去动脑子。就以他15岁打工为例,他开始到印刷厂做的是普通工人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但没有什么价值感,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关键是钱还少。

于是,王均瑶就思考着,将目光对准了销售这个职位,在八十年代,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销售是一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以赚到更多钱的工作。在成功转行后,他一路做到了销冠。

能够成为销冠,这已经说明了王均瑶是一个非常厉害和努力的人物,他在销售积累的能力也让他之后的创业顺风顺水。

王均瑶会动脑子,思维敏捷,对市场敏锐度极高,这体现在他开创民航包机事业上,1991年,就因为一起回老家的老乡一句“包飞机回家过年”的对话。

他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进而成为民营包机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也由此开始了他拥有一百多条航线的包机事业版图,为他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大魄力

王均瑶的成功,更来自于他的魄力。在他成为厂里销冠之时,老板极为赏识他,升职加薪是一定的,可以说,只要他选择在厂里发展,以他的能力,“升高管走上人生小巅峰”绝对是一种必然。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是王均瑶了,也不会有后面的百亿身家故事了。正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大魄力,想干大事的人,于是,19岁的他选择自己创业,也开始了他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他的大魄力,还表现在他在事业上的开疆扩土。这一点,也看出了他的人生格局是无比阔大的。

在他的包机事业做的如火如荼之时,原本他是可以躺在包机事业上数钱的,但他没有,而是积极进取,并且精准的看到乳业的发展前景。1994年,均瑶乳业成为王均瑶手中第二个财富王牌。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王均瑶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成功就不思进取,而是继续大魄力的进军其他产业,比如说他开始涉足宾馆、出租车、商业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在之后的均瑶集团中都成为粗壮的“现金牛产业”。

勇气

王均瑶的成功,当然还来源于他的莫大勇气。从销冠的舒适区跳跃到自己艰苦创业,没有足够的勇气,王均瑶不可能选择创业。

毕竟当时的他才19岁啊,一个19岁的少年,他就有着如此勇气,试问,他怎么可能是池中之物呢?如果八九十年代有投资家了解王均瑶的创业故事,那么一定会毫不犹豫给予他大笔投资。

王均瑶的勇气还体现在成立均瑶乳业上,在当时,他的包机事业也才开始不久,然而仅仅是第二年,他就开始涉及乳业,这种“两线作战”的商业打法是有着很大风险的。

一旦失败,甚至是可能影响包机事业的“健康成长”的,可以说,要是没有大勇气的人,就根本不敢这么干。

成立均瑶乳业是造就王均瑶百亿身家最为关键的一环,这其中,勇气固然重要,更在于他是一个眼光独到的人。

在旁人只是对国家“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个口号,只是口头喊好的时候,他却敏锐的意识到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商业趋势,而且是一个得到国家扶持的好机会,在我国,能够得到国家的好感,这对于企业家,总是一件好事。

有社会责任感的首富

王均瑶的成功,还在于他始终是一个有大格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作为一个商人,王均瑶并没有将利润视为唯一的“人生目标”,他明白,一个企业家一味的只知道追求利润,而不知道回报社会,这不仅仅是一种没有格局的表现,更会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毕竟品牌形象非常的重要。

因此,王均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社会的回报,他是三峡移民就业项目的“深度参与人”,并曾捐款一千万用于慈善事业。

遗憾的是,王均瑶却在38岁是因病去世,17岁的儿子成为均瑶集团新任掌门人。

从0到百亿身家,王均瑶的人生传奇不可谓不精彩,甚至有点网文小说穿越客的“爽文”感,只可惜,长年累月的工作却让他年仅38岁就遗憾的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如果有后悔药,相信王均瑶一定会买几颗,毕竟对于王均瑶这样的企业家来说,他还有太多的梦想没有完成。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