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把中国文化渗进骨子里的"农村娃",
她是美在风骨的知性主持人,
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代名词,
她是春晚舞台上端庄大方的央视台柱,
她是名副其实的"央视一姐"董卿。
提起董卿,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是每年春晚的标配了。没有在春晚看到董卿,就好像没有过年似的。
这样的赞誉,董卿当之无愧。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作为独生子女的董卿,从来没有享受过独生子女的待遇,也没有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感觉,从小在父亲的严苛教育下成长,董卿曾一度怀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董卿,1973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知家庭,父母皆毕业于复旦大学,父亲从事报社总编辑,母亲是大学教授。
董卿的父亲曾是贫穷的农村人,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才考进知名的复旦大学,从此命运才出现了转折。
父亲深知生在农村的穷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从小对董卿格外的严苛。
董卿身为一个女孩子,还是家中的独生女,却没有感受过应有的宠溺,父亲不允许他照镜子时间太久说:
马铃薯在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读点书。
而且还不允许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
这样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无疑抹灭了女孩子爱打扮的天性。在父亲的眼里,只有读好书才是一切事情的根本,完全没有体会董卿的感受。
在董卿刚学会识字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开始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要求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抄写古文,熟读国内外名著。
在寒暑假,父亲会给董卿安排好读书名单,这也让现在董卿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直至现在董卿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天读书一小时。曾在电视采访中说到:
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董卿要在学习上刻苦认真之外,父亲还要求她在生活上独立自强。
在董卿身高还没有高过洗碗池时,父亲就让她站在小板凳洗碗,拖地,打扫卫生等等一些列的家务活,丝毫不会因为还小就会体谅她,给她一个温暖有爱的童年。
董卿回忆起儿时说:
我那时候各种零工都干过,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等等。
"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都抬不动,
别人都去吃饭的时候我还在那傻乎乎的干着"
童年对于董卿来说可能就是父亲的严格,完成父亲的期许。没有女孩子的天真浪漫,感受到的全是压制。
"我们家住在6楼,我经常会在阳台边上写一行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半是写给自己,一半是写给父母"。
那时候的董卿想要考取自己喜欢的艺术院校,却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还上演了一出"自杀"的戏码。
内心的情感得不到宣泄,在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在渴望父亲认可的时候,却总得不到,得不到父亲的满意,无论自己有多努力,以至于让董卿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在董卿的眼里,家庭带给她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以至于她的自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不能否认董卿在小时候所经受的严格教育,带给董卿的自卑,但是这些磨难也成就了董卿无畏困难,坚持读书,完善更好的自己的决心。
父亲的严厉也告诉董卿:
最好的装扮不是脂粉,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长大后的董卿,她的坚持,她的踏实肯干,她的不断挑战,取得的辉煌,得益于父亲对严厉。
董卿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又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班,攻读古典文学。所以在她主持的央视节目《诗词大会》《主持人大赛》《朗读者》等节目中,永远都是集才华与美貌与一身的状态。
董卿其实在30岁时才进入央视主持,一直努力的工作。
曾经因为过度疲劳,直接累倒在舞台上,尾椎骨裂,也曾从早上7点开始看稿,工作到深夜,一直不停歇的直播20天,也曾因为失误而被人嘲笑。
但她没有逃避,在自己事业处在高峰期时选择出国深造,让自己越来越优秀,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稳坐"央视一姐"。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如今董卿在舞台上的谈吐不凡,气质优雅,而忽略了这种教育带来的自卑,还有她面对的困难和痛苦。董卿的经历励志可敬,可谓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