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阅读学习《管子》这本书,让我对管子这位在中华文明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历史名人有了更深刻理解。
我想从三个方面去分享自己的收获。
一、屌丝逆袭的管子。
从管子的个人人生经历来看,管子真是一位2700年来屌丝逆袭的经典模范。从一位贫寒之士,一位世人眼里贪生怕死、背信弃义、贪图小利的屌丝硬是逆袭成为了让孔子和诸葛亮等圣贤都钦佩的千古第一相,辅佐齐桓公开创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宏伟霸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取得这样的人生巅峰,与管子立大志向、胸怀天下,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人生理想密不可分。这点从管子自己写的《黄鹄》可以看到他的伟大志向。
给到我们的启示是,只要人生志向和目标足够大,一切困难都是小事。
管子的简介
二、管子的治国理政和哲学思想。
管子的治国理政在2700年前就具备了现代管理学的系统性、多维度、科学性等特点。首先有顶层设计。管子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天”为核心价值来搭建他治国理政的顶层架构。这两条在2700后的今天依然是治国治企的核心价值。“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不可不务,此天下之极也”。人是万物之灵,要达成任何事情,人都是重要因素。把握人性,才能驾驭人才,实现目标。而人性中最突出的是:占有欲和奉献欲。只有实现这这两个欲望,才能拥有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得人之道,莫如利之”。管子通过从民四欲的辩证法,去获取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和唐太宗说的“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物极必反,物壮则老在“以人为本”和“以民为天”的具体实施上我们也要用中庸之道把握分寸,过则会造成个人的欲壑难填和群体的民粹主义。
其次有系统策划的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找出并解决关键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了关键问题,其他问题也能随之迎刃而解,事半功倍。管子具体通过订立九年规划目标,从集中权力-用国野制,塔形行政结构定业分居等制度使政令上通下达;通过激活农业,发展工商,构筑金融体系去提振经济;寓军于政优化军事,礼义廉耻依法治国,尊王攘夷拉高外交提升国际地位。用贸易战争兵不血刃去实现国际目标,“贱有实,敬无用”去刺激消费。很多的方法和现代社会都是相同的,真的佩服管子在2700年前就有了如此先进的思想。
三、管子学说当下的实际运用。
经典是永恒的,一位伟人的思想一定是千百年来都有其运用价值的。在生活工作中学习与运用管子的经营管理思想。
管子与齐桓公
1.设立科学的目标和详细的步骤。步步为营,前后相扣,上下兼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指导思想,以终为始,为目标服务。
2.要具有系统性思维多维度去统筹规划。抓住核心问题,用结构去决定功能,用功能去实现目标。就如同改革开放一样,体制一变,同一片土地,同一批人,却能让中国立刻迎来几十年高速的发展。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尊重人性,适度的满足人性。以人为本去实施和推进事情的发展。同时也要取得民心,站在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有群众基础,集众人之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去实现目标。
管子思想比孔子、老子、韩非子等早100多年,可以发现春秋战国的百家学说中很多都能在管子的治国理政与哲学思想里看到相同的影子。是否能尊称管子为百家之师呢?老子为周朝的图书馆馆长,应该也读过管子治国理政的资料,是否对他写《道德经》有些启发呢?孔子亦然。
管子是集后世众家学说于内包容贯通灵活运用,取得辉煌功绩。如果用儒家的评判标准,管子就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人物。
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01韬光养晦,邹忌等待好时机故事要从齐桓公田午十八年(前357)说起,那一年齐桓公逝世,他的儿子田因齐即位,史称齐威王。大家会好奇齐国不是姜太公的封地吗,怎么会变成姓田的呢?因为这里有段比较复杂的权力更迭,那就简单交代一下,陈国公子灭国后,逃到了齐国,改为田姓,不断实行仁政,一步步攫取姜氏的权力。等
2025-09-03 03:02:33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把邹忌描写成一位善于自省而又清醒的人,看起来着实是齐国的贤臣。成语“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是齐国两位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齐国,邹忌相当于是丞相;田忌是宗室,在孙膑的帮助下善于军事,田忌和邹忌,也就是一将一相。我们能在田忌和邹忌身上看到传说中的将相和吗?事实上,邹忌不
2025-09-02 01:16:36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