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云雷个人资料:出生在天津这个区,曲艺之乡名人辈出

33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10 09:18:50    

张云雷是德云社非常重要的演员,“德云四公子”之一,外号辫哥,人称二爷。

张云雷出生在天津这个区,曲艺之乡名人辈出,老百姓都会说相声。

张云雷1992年出生在天津红桥区。提起这个区,一些非天津地区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红桥区是天津传统市区之一,天津的发祥地三岔河口就坐落在这个区。最早的商业繁华地区估衣街也在红桥区。区内还有后来成为华北地区小商品批发集散地的大胡同,当年乾隆非常喜欢的桃花堤。红桥区名称的得来是由于界内有一座桥叫大红桥。

天津是曲艺之乡,如果要在曲艺之乡找一个核心,那肯定是非红桥区莫属。红桥区出的曲艺名人很多。郭德纲就是一个,还有天津时调泰斗级大师王毓宝,另外相声大师马三立也长时间居住在红桥区估衣街一带。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的红桥区曲艺团就拥有杨少奎、张宝如、刘奎珍以及后来在早期德云社表演过的刘文步。从这个阵容可以看出红桥区在整个天津相声版图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张云雷虽然9岁到北京学艺,但是家门口的氛围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其它地区的人说天津人每个人都会说相声,如果再缩小一些更精准的范围,应该是天津红桥区的人都会说相声。

这样说并不是说这里的每个人都像张云雷一样拜过师正经学过相声,而是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有天生的说相声的素质,张嘴就是包袱,举手就是笑料。

相声之所以被广大百姓喜爱,就是因为它来源于生活。所有好的包袱肯定是生长于生活土壤之中的。真正喜欢相声的人肯定是乐观、豁达的。真正的乐观豁达不见得就是没有愁事,相反可能不顺心的事还很多,但能够从容面对,能够用良好的心态很好的化解问题。

就像天津红桥区,这里曾经是天津的发祥地,当年郭德纲工作过的红山文化馆所在的河北大街三条石一带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不过后来随着天津租界的设立,商业和文化中心迁移,这里风光不再,如今在天津各区里面属于综合实力较弱的。

不过这里的老百姓始终对生活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每天能吃上一顿纯正的早点,去热闹的市场逛逛,几个哥们一起打上半天六家(一种扑克拍的玩法),和关系好的邻居天南海北畅聊,这就是生活全部的幸福。

有些其它地区的人说天津人没理想。其实天津人真的不是没理想,而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尤其像红桥区这样的老城区,大多数好几代的原住民,很多人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每天按部就班过自己的日子,遇到烦心事就按自己的方法去排解。相声和曲艺在当地非常受欢迎,这也是老百姓排解烦心事的最好方法;说上两句幽默的话,更是表达情感的最佳通道。

所以这里的老百姓对曲艺和相声的喜爱是骨子里的,而且相声的感觉已经深入了血液之中。一张嘴、一举手,相声的包袱和味道就出来了。

张云雷如今不仅是德云社的台柱子,更是跨界在演唱等领域全面发展。就在前不久张云雷还获得了亚洲音乐盛典的“年度最具突破男歌手”的奖项。虽然有些人对张云雷的发展有些看法,认为不够专注,认为成绩和实力并不成正比。但张云雷的出现真的是把很多年轻观众吸引进了相声园子,真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了相声这门艺术。

谈到张云雷,大部分知道他的家乡人民还是非常支持的。用天津人的话,张云雷是天津娃娃,天津人必须支持。

相声的世界里不是没有悲伤和艰难,但是相声传递的永远都是快乐和轻松。这就是相声的格局和哲学,也是每个人获得幸福人生需要具备的格局和哲学。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