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冯巩个人资料:曾祖父冯国璋当过民国大总统,祖父名气不大却更牛气

46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2:20    

要说谁是春晚舞台上的常客,冯巩绝对是当仁不让,连续32年登台表演,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演员。每年的那句开场白:“我想死你们了”也是逗得人哈哈大笑。

冯巩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还有高尚的艺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其实冯巩之所以能有今天,跟他背后的家庭是分不开的。

他们冯家过去是一个大家族,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在民国可是北洋三杰之一。

冯巩的祖父冯家遇虽然名气赶不上冯国璋,但兴办了诸多实业,曾被日本人极力拉拢,绝对算得上一位人物。冯氏父子,通过多年的奋斗,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大笔财富,也造就了今天的冯巩。

冯国璋的发迹之路

冯国璋的行伍生涯是从北洋武备学堂开始的,这所由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军事学堂,当时国内很多人挤破了脑袋也要进去,冯国璋凭借自己的手段,成功弄到了一个入学名额。

几年之后,冯国璋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连李鸿章都对这个小伙子高看一眼。北洋武备学堂,成了冯国璋的人生第一个跳台,他将凭借这个跳台,开创一个属于他们冯家的辉煌。

毕业没多久,就碰上了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此时的冯国璋还不知道,自己走的这步棋,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冯国璋跟着袁世凯一路南征北战,成为了袁世凯的左膀右臂。跟了袁世凯二十多年以后,冯国璋成了北洋派系的核心人物。

在袁世凯死后,他成了直系的首脑,又担任副总统,一时间手握重兵,权高位重。

1917年,张勋复辟,冯国璋出兵抵制,事后他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成了中华民国地位最显赫的人。

这个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他的成功也意味着,从此他们冯家站起来了。

冯国璋一生有三子一女,其中第三个儿子冯家遇最受他的器重。

冯家遇的传奇

冯家遇出生于1888年,他的成长伴随着大清帝国的衰落,也见证着父亲事业的起飞。

当年冯国璋曾经参与创办了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冯国璋的崛起正是得益于武备学堂,所以他知道能到这里镀金有多重要。

冯家遇就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了其中的一名学员。冯家遇本以为自己会跟随父亲的步伐,自此步入军政界,以武报国。

1906年,冯家遇拿到公派留学的名额,到德国柏林工学院学习冶金。彼时清朝的现代工业并未起步,而德国经过工业革命,工业实力已经相当雄厚。

冯家遇在德国学习期间,见到了太多他未曾见过的东西。

回国以后,看到破败的大清国,他觉得参军救不了中国,只有兴办实业,才能力挽狂澜。

对于儿子的选择,冯国璋也没有过多干涉,儿子要钱他就给钱,别的就随他去了。

冯家遇虽然出身于豪门,但绝不是一般的富家子弟,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他先是创办了东方油漆厂,一举做到了国内第一,不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名列前茅。

但冯家遇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区区一个油漆厂,可实现不了他实业救国的抱负。

可就在这时,冯国璋意外病逝。冯国璋生前为子孙攒下了丰厚的家产,可这些家产却被别有用心的管家给侵吞了。冯家子弟平常也不过问家里的产业,一时间想不出应对的办法。

这个时候,冯家遇挺身而出,他虽然年龄最小,却最懂得担当。他先是安排了一下家里的各项事务,让大哥冯家遂负责父亲的葬礼,他则连夜赶到南京查账。

冯国璋生前置办了多处房产、金矿、煤矿、银行等产业,这些账目加起来异常复杂。冯家遇一项一项过,足足干了七天七夜,才摸清楚了账目的来龙去脉,查出了很多假账。虽然辛苦,却保住了他们冯家最后的资产。

干完这件事,冯家遇有了更加充裕的资金来创办实业,他又先后创办了保定电灯厂、天津恒源纱厂、天津大陆银行、大城银行等企业,为中国撒下了工业复兴的种子。

后来抗战爆发,大汉奸王克敏前来拉拢他,希望冯家遇能一起为日本人做事。

可冯家遇心里装的是整个国家,他又岂能允许自己与倭寇同行,做这些卖国通敌的勾当。他用黄胆汁抹在脸上,假装身体不好,拒绝了王克敏的拉拢。

冯家遇不仅自己热爱着国家,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严格要求。

他一共6个儿子7个女儿,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传统文化,专门为他们请老师,教他们学习《四书五经》。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他们打好基础以后,再送他们到辅仁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学习西方学术。

冯家遇心里清楚,光靠言传无法让孩子们对这个国家有强烈的热爱,如果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只接受西方知识,只会让他们沦为数典忘祖的西式精英。

冯家遇对孩子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冯家虽然人口多,但家庭氛围特别好。外人经常说,一到冯家,就感受到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的家风。

他的大儿子冯海崙熟读中国传统文化,还通晓德语和英语,虽然因为父亲的原因,屡次受到冲击,但仍然不卑不亢。

晚年的时候,他经常跟自己的后辈们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在冯家后人的眼中,正是有了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才让他们不管身处何种境况,都能保持定力。

冯巩自然也是从小在冯家长辈的这些熏陶中长大的,他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中国目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这中间吃过多少苦头,受过多少挫折,恐怕只有冯巩清楚。

虽然从大家庭中走出来,但冯巩这么多年来的作品,一直都秉承着接地气的风格,始终没有和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脱节。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获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赞誉。

百年光阴,转瞬即逝。冯国璋军阀与总统的身份,冯家遇实业报国的理想,早已湮没在历史中。这也是历史的规律,家族因一人而盛,历经沧海,最后只剩下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而冯家后人却也是幸运的,虽然没有从祖辈那里得到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家族基因中秉承的精神品质,却足以滋养他们一生。

对于冯家来说,冯家遇造就了这个家族的灵魂,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我们外人的眼中,冯家遇要更牛一点。毕竟只有精神与品德,才能永远传承下去,物质与荣耀,不过是昙花一现。

冯巩父亲临终前对他说道:“你好好做事,只要你们做好了,有出息,咱冯家有光彩,我就心满意足了。”

于我们个人而言,亦是如此,只有依靠个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奋斗,才能有一个家族出头的希望。

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大唐天子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