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部《武林外传》红透大江南北,那时候只要打开电视,随便哪个台都在播。
闫妮火了,姚晨火了,沙溢火了,编剧宁财神也火了。
他们趁热打铁扶摇直上:闫妮接戏获奖到手软,当上“谋女郎”;大嘴姚晨成了“微博女王”,2013、2014连续入围《时代周刊》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沙溢不仅各种演戏,还在综艺上人气飙升。
只有一个怪人,吕秀才喻恩泰,不顺着东风直攀青云,而是潜下心去读博深造,甚至是导演找他拍戏都不接,其中包括国剧神作《闯关东》。
有人统计,读博3年他起码损失千万。但他却认为:“戏可以演一辈子,但是读书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了。”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喻恩泰却不图名利,只为自己而活。
1977年,喻恩泰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普通家庭。和千万个普通孩子一样,他被父母寄予厚望,希望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他也争气,初二那年,有次考试得了全班第一。他喜滋滋地回家报喜,二老高兴地一拍脑门,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然后一转头把电视锁进了柜子。
也是这一刻起,电视成了喻恩泰触不到的“白月光”。
高考报志愿时,就因为对电视的好奇,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
不出意外,这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老一辈人觉得戏子没有出息,于是撕掉了上戏的报名简章,并放下狠话,“你肯定考不上。”
但“学霸”喻恩泰不仅考上了,还考了第一名。
尤其是英语,刚进上戏,他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如上海的学生,就耐着性子把上海的高中英语教材自学了一遍,结果倒成了班上英语最纯正的学生。
对于其他学科,喻恩泰也是抱着一样的学习态度,于是大学四年,他年年第一,次次都拿奖学金。
大四时,同班同学陆毅红遍全国,身边的同学也都忙着接戏,他却保持淡定,一心只读圣贤书。2000年,喻恩泰以总分第一、英语及专业理论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
这还不够,2002年,他作为交换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还获得了英国牛津大学全额奖学金。
在英国期间,喻恩泰学习的劲头有增无减。他几乎每天阅读至凌晨两点,被同学称为“两点钟先生”。
同时期,他还在《戏剧艺术》上发表了一篇翻译文章,足足有两万多字,学术词汇极多,翻译难度极大。而《戏剧艺术》不仅是核心期刊,还是国内戏剧论文里最难发表的期刊之一,颇具分量。
这一对比,喻恩泰不知比“不知知网”的翟天临强出多少。
令人惊喜的是,学霸形象之外,喻恩泰还是一位炒股高手。他还曾发表文章大谈炒股,《明星炒股记》被期刊网站收录。
他在2006年底进入股市,“当时投入大概有百万,我当时都是研究了某只股票5年的业绩,还看它有没有做过假账,才购买的。”喻恩泰曾在节目中说过,股市狂涨的那段时间,财富曾一度每天增加几十万,投资股票的收入比几年来拍戏的收入都多。
“通常我会买一些盘面小一点的股票,获利比较大,基本上投资都翻倍了。”喻恩泰投资很有原则,宁可少赚不能多赔。比如估计某股能涨9点的话,他绝对会在8点时就抛出。
有一回,他手里的股票涨到了200块,他就脱手了。后来,这只股票飙升到了300多块,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要摆正心态,不能拿炒股当过日子,要把参与经济发展当作一种乐趣,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太贪婪的人,最后往往会被股市套住乃倾家荡产。”
喻恩泰之所以苦读圣贤书,是因为他想做一个好演员。他曾反复告诫自己:做演员是一辈子的事。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为了演好《武林外传》里的文弱书生吕秀才,他听导演的话,背了《论语》《诗经》,并细细研读了李泽厚版的《论语今读》。
要知道《论语今读》真的是“厚”,足足有43万字,但喻恩泰一字不落地“啃”下来了。
直到《武林外传》开拍那天,他才知道,自己背了这么多,真正能用上的就5个字——子曾经曰过。
于是,他饰演的吕秀才满腹经纶却毫无用武之地,只能屈居在同福客栈打算盘的委屈劲儿,一下子就出来了。
王刚曾评价他演戏:“上下都够得着。”这话可不虚。
2013年,他参演《大秦帝国之纵横》,饰演舌利如刀的张仪,将张仪胸藏治国良策,深懂纵横之术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是现场收音,对于台词的要求极为严格,演员们每天在片场个个都像战场那般紧张。
而“张仪”的台词极多极长,特别是张仪怒怼惠相那段,全程近十分钟,张仪凭口舌之利,逼得惠相哑口无言,场面极为精彩。而这背后,是喻恩泰数十小时强记台词的艰辛。
除了台词,喻恩泰还仔细研磨剧本,揣摩张仪的人物形象,他在图书馆查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将《张仪列传》读了个通透,笔记写满了十几本,还特意跑去咸阳,试图找寻千年前张仪留下的足迹。
最后被他琢磨出,一个肤色黝黑、敦厚结实的粗人扮相,但却胸有千秋的张仪形象。
“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臣,他常年奔波迁徙于各国之间,当年的交通环境又那么差,怎么可能总是白衣飘飘,瘦弱肤白?”
《大秦帝国之纵横》热播时,有观众评价他:“喻恩泰之后,再无张仪!”
还记得陈坤主演的《火锅英雄》吗?喻恩泰在里面饰演火锅店老板“眼镜”。
相信谁也不能把屏幕上这个身材臃肿、胡子拉渣、顶着锅盖头、戴着一副老式眼镜的小人物“眼镜”,和记忆里那个逗比软弱的吕秀才对应起来。
“‘眼镜’是开火锅店的三个人中技术活最好的,要负责电力和炒料,他不能太苗条,不能太秀美,更不可能太精致。”
于是他健身增肥,让自己身形魁梧。还为此学了四川话,吃了60多家火锅店,反复揣摩这个角色应有的身形特征、言行举止。
最终,呈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怯懦卑微的小人物“眼镜”。
许是因为喻恩泰太过低调,这些年他几乎快要被观众遗忘了。
最近一次翻起水花,还是节目《身临其境2》上。在节目中,他选择了莎士比亚的一段戏剧进行了表演。
那是《亨利五世》中的一大段独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公认的最难的一段。不仅台词密集,还需要连续的情绪爆发力支撑。
喻恩泰全程脱稿,用标准流利的英音,将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气吞天下的领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技惊四座。连现场的赵忠祥老师都不禁竖起大拇指,称他“玩绝了!”
对喻恩泰而言,这就是最好的赞赏。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