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想和大家聊一聊“救火小英雄”赖宁的父母。
说起赖宁,估计90后、00后都不知道他是谁了。
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赖宁是可以与雷锋媲美的英雄。
赖宁,1973年10月出生在四川省石棉县。
赖宁从小就是一名“学霸”,13岁的时候,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雅安市石棉县重点中学。
本来,他可以有特别美好的前程,谁知一场意外改变了一切。
1988年3月13日下午,石棉县的海子山因为电线短路引发山火,当天风很大,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整个县城都弥漫着呛人的烟火气息。
海子山附近有一座石油油库和一座卫星电视转播台,如果被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石棉县全县出动,去扑灭山火。
当天,15岁的赖宁刚刚写完作业,打算出去走一走,妈妈黄和榕叮嘱他:外面风大,别走远。
可是谁知道,这句话却成了父母与赖宁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赖宁一出门就远远看见山区冲天的火焰,赖宁连妈妈都来不及告诉一声,就和几个同学直奔火场。
救火现场,高达二三十米的火焰狂烧猛窜,赖宁和同学们奋不顾身,挥动松枝奋力灭火。
这时天色已晚,特别危险,现场指挥救火的县领导发现他们后,下令用汽车将他们强行送下山。
但是赖宁和几位同学又偷偷溜了出来,想帮帮忙。最终大火被扑灭了,国家财产保住了,但是赖宁却牺牲了。
被发现时,赖宁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两个月后,赖宁被授予“英雄少年”称号,全国掀起了学习“赖宁精神”的热潮,他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
1988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赖宁为革命烈士;1989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他“英雄少年”称号;并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在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0周年的日子里,由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评选中,赖宁名列第一。
关于赖宁的书籍,画像和雕像,迅速辐射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但是赖宁的父母的丧子之痛却是无法回避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赖宁牺牲后的第三年,赖宁父母最终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地。
1991年,担任石棉县水利局局长的赖正纲,平级调任雅安市水利局水政科科长。
次年,为照顾家中年迈的老母亲,赖正纲又平级调回到了绵阳,在新组建的武都引水工程指挥部任副指挥长,2001年退休。
离开石棉县后,赖宁父母只回过石棉两次:一次是在1993年,赖宁的墓迁建到烈士陵园时;还有一次就是2000年,和亲戚到海螺沟玩,回来时从泸定顺道到石棉县住了一晚。他们回去的次数少,除了因为退休前工作很忙外,还有就是交通不太方便。
赖正纲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英雄的家人,只沾了赖宁一次光:1992年,赖正纲调回绵阳,女儿赖彬从雅安中学转学到绵阳,学校是重点中学,进人非常难。
赖正纲找到学校教务处,对教务处领导说,“我是赖宁的爸爸,赖彬是赖宁的妹妹。”
赖宁的父母
教务处的人非常感动,就帮着落实了赖彬读书的事情。
赖宁牺牲后,黄和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多次参加赖宁事迹巡讲。
每次巡讲,都会让这个母亲又伤心一次。
“国家需要赖宁精神,我们会全力配合,但不会主动去。”“如果赖宁还活着,他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看到可爱的外孙女,黄和榕总是不禁想起自己的儿子。
但她很快又说:“我宁愿他不是个影响几代人的英雄,而要一个平凡的儿子。”
如今,赖宁的父母在绵阳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
END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