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他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点努力“它是一种颠倒众生、真情流露的做作。它是我的青冥剑,是我心里的玉娇龙,是我心底深处那个自作多情的小魔鬼。它是我企图自圆其说所留下的一笔口供。”
这是导演李安对于电影的描述。曾经他籍籍无名,蛰伏多年,他从未放弃电影,直至拍出了一举揽获四个小金人的《卧虎藏龙》,拍出如梦似幻的《少年派的奇妙漂流》后,他成为当下西方世界里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导演。他不负电影,电影亦终不负他,予他以新的生命亮色,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安,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
李安其人
李安,1954年生于台湾屏东,系家中长子,其祖籍在江西德安,当年父辈乘坐“永安号”轮船去台湾,因而取名“安”。父亲李昇是一位中学校长,但李安却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连续高考落榜两次后,他通过专科考试,考进了台湾艺专影剧科,而后又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纽约大学深造,由此踏上第七艺术的创作之路,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在李安看来,拍电影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将自己的所有面向放进去一个幻境里,不断与其缠斗,如同经历自己的几世轮回。成功摄制属于自己的电影作品后,他斩获大奖无数,先后取得双金熊、双金狮、双金人、双金球等傲人佳绩。无论华语片和外语片,他都能拍出自己的风格,他亦敢于运用新技术,哪怕遭遇票房失败也坦然面对。电影如同他的生命,给予他荣耀,也给予他活着的意义。
李安“再不拍电影我就要死了”
青少年时期的李安,在身为中学校长的父亲眼中,一直是个不成器的孩子,他长期承受着父亲的暴力与威慑,生活在师长呵责的阴影下,这致使李安拥有一颗敏感不安分的灵魂。他说:
“我书没念好,爱搞戏剧,又是父亲最不喜欢的行业……我虽然没犯大错,但一些无奈、委屈、抱歉的心情始终闷在内心深处,积压很多。”
长大以后他逃离故土,来到了美国,又靠妻子养活了六年。他形容他跟儿子等待妻子回家,就像“等待女猎人带着猎物回来”。李安的岳母看他整天进出厨房,甚至提出要给他开个餐馆。在长辈们看来,李安的种种表现并不符合华人语境里对于成年男性的期待。他的敏感、压抑、不愿服从于世俗安排又只能消极抵抗,颇似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本名魏无忌,是魏召王的小儿子。魏召王去世后,魏安釐王即位,他封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和魏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话说有一天,信陵君和魏安釐王在下棋。突然传来警报:赵国军队入侵边界。魏王赶紧放下棋子,打算找大臣来商议。信陵君却告诉魏王是赵王在边境打猎,
2025-05-03 00:43:1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