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61年,蔡明在北京出生了
蔡明家中条件优越。
父亲是大学教授,在过去,教授可比现在吃香很多,工作稳定,还分房。
母亲是主任医师。
出生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中,蔡明从小接受的教育也很好
父母对她很开明,蔡明喜欢文艺,喜欢表演
父母就送她去补习班学习。
小小年纪,就是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合唱团的演员。
1973年,蔡明迎来了她人生中关键的一件事。
这天,刚上四年级的蔡明像往常一样去上学。
老师走进教室,告诉班里所有同学,一会有人来检查学校卫生。
没过多久,正在上课的蔡明就看见教室门口来来回回走过了不少人。
很快,老师就把蔡明叫到了办公室,而蔡明也见到了来检查的各位老师。
原来,他们并不是老师,是电影《海霞》的剧组人员。
他们询问了蔡明几个问题,蔡明从小就参加文艺团,经常上台表演,说话丝毫不怯场。
蔡明的表现赢得了剧组导演的喜欢。
就这样,年仅12岁的蔡明出演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海霞》。
就这样,蔡明成了那个年代少有的童星,倍受观众喜欢。
02
初中毕业以后,蔡明没有选择继续读书。
出于对表演的热爱,蔡明想去剧团工作,此举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于是,1976年,15岁的蔡明成了北影厂年龄最小的演员。
虽然喜欢表演,可蔡明却清楚的知道:如果想要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就必须要接受正规的学习和培训。
于是,进入话剧团以后,蔡明又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进修。
两年以后,又回到了北影厂工作。
此时的蔡明才17岁。
蔡明一开始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演电影。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蔡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出演电影。
1980年,19岁的蔡明正式出演电影《戴手铐的旅客》
只可惜,虽然蔡明出道早,出名也很早,但是,成年以后的作品反响却平平。
在出演了这部电影以后,长达九年的时间,蔡明都没有演过电影。
1989年,距离上次演电影已经过去9年了,蔡明终于又迎来了她另一部作品,电影《捣蛋部队》,在影片中,蔡明饰演了一个女青年。
1990年,参演了电影《恋爱角》
接连出演这几部电影,依旧没有任何起色。
蔡明就想换个方向。
03
蔡明想到了小品。
不得不说,蔡明这个想法是非常大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过蔡明早期电影的人就会发现,蔡明早期参演的电影几乎都是悲情角色。
事实上,蔡明面色愁苦,看起来很强势,也很精干。
早期蔡明演电影的时候,导演给蔡明的定位就是悲情角色。
众所周知,喜剧演员是很需要天分的。
有些人天生长了一张可以让人发笑的脸,即使什么都不做,观众看了也喜欢。
可蔡明,这样一个面容愁苦的人,怎么去演小品了呢?
这是因为蔡明喜欢挑战,她喜欢尝试不同,虽然看起来很严肃,可其实她的内心是很奔放的。
于是,1990年,29岁的蔡明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个小品。
就是与陈佩斯,朱时茂合作的小品《普拉尼特的长发》
1991年,与巩汉林合作小品《陌生人》一战成名。这是蔡明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1993年,蔡明再次登上春晚舞台,与郭达合作《黄土坡》
这个小品至今仍然被观众称为经典,每次看,都忍俊不禁。
在这部小品中,蔡明和郭达的默契非常好,于是,两人成了观众心中的黄金搭档。
除了小品以外,蔡明早期主演的电影并不怎么出名。
名气最大的就是蔡明在2000出演的电视剧《闲人马大姐》
这部电视剧在当时的收视率非常高,甚至超过《还珠格格》
并且,这部电视剧在很多地方台都是循环播出的。
也因此,马大姐是蔡明非常经典并且有代表性的角色。
此后,蔡明继续表演小品,从1991年到2020年,蔡明共计上过春晚27次。
在这几十年里,蔡明为观众们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是真正的艺术家。
04
比起蔡明的事业发展,她的家庭生活更是影视圈中少见的平淡。
21岁的时候,蔡明在话剧团遇到了她的丈夫丁秋星。
当时,蔡明虽然只有21岁,但因为之前已经参演了一些电影,所以很有名气。
丁秋星对蔡明一见钟情。
为了追蔡明,每天都给她写信。
丁秋星也是剧团的人员,非常有才气。
两个人经过两年的接触,1985年,终于修成正果。
第二年,儿子出生。
两个人都工作,孩子就没办法照顾,丁秋星为了蔡明的事业发展,主动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
正是丁秋星的付出,蔡明才可以没有任何担忧的回到舞台上。
两人携手相伴几十年,没有任何绯闻。
当然了,因为蔡明一直和郭达搭档,时间久了,也有一些人觉得她们两个人是不是有什么亲密关系。
为此,丁秋星也吃过醋,后来,还是郭达的老婆出面,两家人见面才把这个事情说开。
彼此家人都非常熟悉,并且认识,以后再有人传谣,也就没有人会信了。
如今,蔡明的儿子已经是一名很出色的编剧了。
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01韬光养晦,邹忌等待好时机故事要从齐桓公田午十八年(前357)说起,那一年齐桓公逝世,他的儿子田因齐即位,史称齐威王。大家会好奇齐国不是姜太公的封地吗,怎么会变成姓田的呢?因为这里有段比较复杂的权力更迭,那就简单交代一下,陈国公子灭国后,逃到了齐国,改为田姓,不断实行仁政,一步步攫取姜氏的权力。等
2025-09-03 03:02:3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