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飞将是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1 10:30:48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唐朝著名诗人黄昌龄的千古名句,但是其中的“飞将”到底意指何人,后世一直都存有很大的争议,一说是指李广,另一说是指卫青,但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事实上,我认为两种说法都合理,听我慢慢分析:


1.李广说

认为是指李广的主要理由是他有素有“飞将军”的名号,与“飞将”相似,且其一生与匈奴人作战无数。但是,这里的“龙城”却和李广扯不上关系,因为李广一生都没有打到过匈奴人的“龙城”(现今蒙古国内),而且其对战匈奴各有胜负,并非常胜将军,因此并不能真正震慑匈奴人,令其不敢“度阴山”,这也是后世很多人认为这里的“飞将”不是特指“飞将军”李广的原因。


2.卫青说

而认为“飞将”是指卫青的一派的理由是:卫青曾带军从上谷迎击匈奴军,并直捣匈奴的老巢龙城,取得大胜,史称“龙城大捷”,而且他一生战功显赫,曾经七次带军出征匈奴,打得匈奴人仓皇而逃,收复了河套平原地区(阴山以南),其战功远远超过飞将军李广,对匈奴人(后世的胡人)有足够的威慑力,因此,这一派的人支持“飞将”实际是指卫青的说法。但问题在于:在王昌龄之前,从来没有人给卫青冠以“飞将”或“飞将军”这样的名号,突然就这么出现在王昌龄的诗中,也不够“顺理成章”。

我的观点:

对于以上两种主流的观点,我个人认为都站不住脚,我认为要搞清楚“飞将”具体所指,更应该从王昌龄写下“出塞二首”的背景、意境入手,去还原当时的情形,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王昌龄当时的所思所想。


“出塞”写在唐玄宗开元12年,公元724年,北方战事不断,当时27岁的王昌龄在科考中名落孙山,心烦意乱,就想四处游览一番,放松一下心情。当他游览到大青山(即阴山)附近时,想起自己的好朋友正好在大青山的云中担任斥候军统领,就去军中拜访他,二人久别重逢,把酒言欢,酒足饭饱后,二人爬上山顶的瞭望台,举目远望。此时,冷冷的明月照在这雄伟的边关上,军旗猎猎,一股肃杀之气油然而生。

回到军帐后,借着酒劲,王昌龄诗兴大发,写下了千古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想象一下,你就是王昌龄本人,身处那样的意境,你就可以理解当时王昌龄的所思所想了,王昌龄这首诗的叙事手法,应是由古及今,由远及近,时间线上从秦朝写到汉朝、再写到当下(唐朝),景物画面从遥远的月亮写到脚下的雄关。然后再抒情,表达对于边关守军武将们(包括自己好友)能守住阴山关口、不会让胡人的战马再踏入阴山以南的坚定信念,这样的描述就很自然,也很合常理,能够让人信服,整诗应翻译为:明月穿越朝代依旧高挂在天空,秦汉时候留下的边关依然静静伫立在王城,它们共同见证着从秦汉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战事,远征万里的儿郎们啊,至今也没能回来,但是,只要这里有我们英勇的戍边将士们守卫着,那么就绝不会再让胡人的战马踏过阴山半步!(这里的“龙城”其实并不是特指匈奴人的王城,而是泛指阴山脚下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曾长期被匈奴人占据,并作为其主要的牧场,而“飞将”也是泛指当时驻扎在阴山脚下英勇的守将,等同于“猛将”。


假如这里“飞将”特指李广或卫青,那就会‬很奇怪了,你想,当时阴山关口明明是在汉家人手中并未被胡人攻破,王昌龄在那种情况如果当着众多守将的面作诗说“如果当年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健在的话,是绝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的”,因为那样说会让守将们很受伤:难道他对这里的守将(包括他这个好朋友)没有信心吗?有点情商的人也不至于当着好朋友的面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所以,诗中的“飞将”其实是泛指当时驻守在阴山下的守将(进而引申到全体将士),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这些英勇的汉家儿郎们能够守住阴山关口的坚定信心!

相关文章

魏延与张郃三次对决,谁才是三国真正的武将之王?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会发展成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

乐羊灭亡中山国以后......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

霍光:鲜为人知的铁血人物,历史上第一个斩首行动就是他策划的

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