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在春秋舞台上近百家的霸业,晋文公名叫重耳,从小聪明好学,虽然才华横溢却低调内敛,因此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辅佐。
在他2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继承了国君之位,就是晋献公,他的颠沛流离也随之而来,因为父亲不喜他的母亲,也因此处处排挤他,他的哥哥太子申生被逼无奈之下被迫自杀给他敲响了警钟,为了活命,他在谋臣的帮助下逃离了晋国。
这一走就开始了19年的逃亡生活,虽然身份是贵公子,但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颠沛流离四处寄人篱下,这19年的流浪经历,把重耳锻炼成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与军事外交家,而且得到两位实力大佬齐桓公与秦穆公的大力支援,为他后来成就百家霸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颠沛流离期间,晋文公在各国之间奔走流浪,受尽了各种屈辱和白眼,有一天他领着随从非常狼狈的来到了楚国,楚国雄霸一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靠近大海,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楚国当时的国君是楚成王,他想向北方继续扩大地盘,这就需要和晋国确立良好的对外关系,于是他以国君的礼仪接待逃亡在外,走投无路的晋文公重耳。
在欢迎重耳的盛大宴会上,楚成王对重耳,自己对他如此的礼遇,若有一天重耳能继承国君之位,该如何回报他?重耳非常机智的回答,楚国人杰地灵,富有四海,玉帛珍宝应有尽有,只有楚成王不喜欢剩余的东西才会流落到晋国,实在是无以为报。
楚成王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无奈之下重耳许诺,如果能重返晋国当上国君,将来两国发生战争之时,晋国将后退90里,古时候军队一天只能行走30里,叫做“一舍”,90里就是三舍,成语“退避三舍”由此而来。
公子重耳后来在姐夫秦穆公的支援下,重回晋国继承国君之位,大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减轻赋税,很快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强国,但是它要是想成就霸业就必须向南扩张,而楚国此时已经迅速的向北扩张,两国不断的发生冲突,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晋文公继位5年之后,晋楚两国的军队终于短兵相接,就实力而言,楚国根深蒂固,国力雄厚,晋国不是对手,但是楚国的主将是一个华而不实,十分狂傲骄横的人,晋文公抓住时机,决定避其锋芒,主动提出遵守当初的承诺,主动后退90里“退避三者”,旨在诱敌深入。
楚军主将不顾众人反对,一直紧追不舍,晋文公采用抄袭的战术,诱敌深入,成包围之势,楚军大败。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从此之后,楚国变得内敛,不再向外扩张,而晋文公的霸业从此开始,“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广为流传。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