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3 17:15:46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周瑜、鲁肃、孙权、张飞、赵云等等。《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主要人物简介:

1、刘备,生于公元166年,死于公元223年。

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

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

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

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

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

2、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3、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19年,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

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

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

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

4、张飞,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21年,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5、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至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6、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7、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

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

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

次年三月大破蜀军。

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

公元252年病逝。

8、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9、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

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

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

鲁肃辞不受命。

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

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

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

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

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

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

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

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

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

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10、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

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

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

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

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主要人物都是谁呢?最主要的人物其实就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和司马懿。但是,还应该有董卓、汉献帝、袁绍、袁术、以及曹操手下的大将许诸、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徐晃等,蜀国这边有刘、张飞、关羽、赵云等。东吴的周瑜、鲁肃、黄盖等等。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