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丁义珍是谁通风报信的(《人民的名义》抓捕丁义珍时为何被人拦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4 11:30:43    

在《人民的名义》第一集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对国家某部委的赵德汉进行突击检查,这位赵处长涉嫌贪污,而且数额巨大。而另一方面汉东省反贪总局的陈海接到了侯亮平的电话,让他逮捕正在参加京州市光明峰项目开发协调会的副市长丁义珍。可就在陈海就要在行动时,却被上级拦了下来。

没错这个人就是季昌明,那很多人就不理解了,一个贪污犯被抓能有人阻止,是不是上面还有更大的贪官?答案是肯定有的,但这个人不是季昌明。那为什么季昌明要出来阻止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丁义珍这个人非常特殊,这次排下来抓他的人是反贪总局下的命令,但是对汉东省来说,为了避免更大的政治风险,必须要慎重处理这件事,而季昌明只是在顾及省委的意见,因此他才会让陈海先停止抓捕,让陈海先去省里打个报告,看下省委那边是什么决定。

丁义珍能够成功出逃美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人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这个打电话的人正是祁同伟的情人高小琴,那么高小琴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透露消息的呢?这得从那个省常委会议说起,当时季昌明带着陈海到了省里,和高育良、李达康共商此事,然而这个会议上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人物,这个人就是祁同伟。虽然他们都在一起,但是还无法给出结果,因为当时汉东省的一把手沙瑞金正在走马上任的路上,因此高育良借机说得和沙书记通报一下,让他拿主意,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当高育良和沙瑞金通话时,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拍沙书记的马屁,然而当时情况很紧急,因为丁义珍随时可能出逃。与此同时,祁同伟借机打了个电话,这个电话是不是打给丁义珍的,而是打给高小琴的,因此就在省委决定先双规丁义诊时,丁义珍早已乘坐国际航班准备出逃美国了。

明明可以在机场拦截丁义珍的,为什么还是让他跑掉了?

因为祁同伟是省公安厅厅长,当时祁同伟向省委提出,可以在丁义珍出逃的路上进行拦截,以及后面说可以在国际航班出国界之前拦截下来的。但是事实上呢,祁同伟故意拖延时间,在各个环节为丁义珍出逃争取时间。

你以为祁同伟就是幕后的大黑手吗?

错,祁同伟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高育良指使的,因为高育良知道,如果丁义珍被抓了,他也会被拖下水。这是为啥?这还得从丁义珍说起,丁义珍是光明区的区委书记,负责土地审批和招商引资项目,而当时的山水集团向丁义珍行贿,让其合理合法的洗黑钱,而山水集团的老总就是高小琴,她的妹妹高小凤是高育良的妻子,在山水集团成立之初,赵瑞龙利用权色将高育良拉下了水,因此如果丁义珍被抓,山水集团就会出事,这必定会让高育良的丑事暴露于众。那么对于高育良来说就玩完了。

一颗石子,惊起一片涟漪,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说丁义珍成功出逃美国了,但是其最终的结果却是被赵瑞龙派国际杀手给暗杀了。

相关文章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信陵君盗虎符救赵之后,为何沉迷酒色而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大唐天可汗 ——李世民

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