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我们形容女子美貌的巅峰,而“闭月”二字,就是形容貂蝉的。
话说,一日貂蝉在后花园拜月焚香,对天祷告,忽然一阵轻风,原本皎洁明亮的月亮,被一块飘荡的浮云遮挡住了。而此时正好貂蝉的养父王允路过,于是王允便形容他的女儿非常漂亮,连天上的明月见了都赶紧躲起来,因此貂蝉就有了“闭月”的美名。
罗贯中描述的貂蝉:
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貂蝉是怎么死的?很多三国历史爱好者都不得而知,无论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还是正史都没有交代貂蝉的死因,甚至没有提及貂蝉这个人。
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任何和貂蝉相关的文字,但是民间有两个关于貂蝉的传说:
第一,貂蝉本命任红昌,她本是董卓身边的侍女,有一次董卓安排吕布看守内院,但是任红昌暗中和吕布相恋,吕布担心董卓发现她们两个的事情,于是传统王允,杀害了董卓。
第二,貂蝉的原型是吕布的一个手下,秦宜禄前妻杜夫人(杜秀娘)。据说杜秀娘长得有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后来曹操围困吕布,关于对曹操说“我的夫人不能生育,等到城池被攻陷,请把秦宜禄的妻子嫁给我”。后来城池被攻破,吕布被杀,曹操发现杜秀娘美色动人,于是曹操把她占为己有。后世人经过演义,杜撰出了貂蝉。
《蜀记》中记载: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中有一个养女,名曰貂蝉!美貌动人,倾国倾城。有一次貂蝉见王允暗自发愁,就问其原因,王允告诉貂蝉自己担心大汉朝的安危,董卓这个人有谋逆之心,于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貂蝉被安排成了双面间谍。
王允暗里将貂蝉赠与吕布;明里将貂蝉赠与董卓,让董卓吕布二人心生嫌隙,于是就有了吕布刺杀董卓的故事。
董卓死后,貂蝉就一直跟随吕布,直到吕布被曹操围城而攻破,斩杀于白门楼,从此《三国演义》就再也没有提及貂蝉这个人,再根据后来的中国老百姓的杜撰,貂蝉的结局有这么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貂蝉被关羽所杀
昆剧中有一个《斩貂》的桥段,讲的就是貂蝉之死。
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杀后,吕布的妻子貂蝉就被张飞转赠给了关羽,但是貂蝉毕竟跟过董卓,又跟过吕布,而且是作为间谍的身份,所以貂蝉的名声不是很好。
于是关羽担心貂蝉水性杨花、朝三暮四,难免被其他人占有,所以关羽为了保存自己和貂蝉的名节,于是深夜传唤貂蝉入账内,一刀将貂蝉斩杀于灯下。
第二个版本:关羽月下斩貂蝉
杂剧有一个《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
讲的是曹操杀了吕布之后,貂蝉就被派去引诱关羽,关羽一身正气,不为所动,于是貂蝉就变本加厉,挑逗关羽,关羽为防止被诱惑,于是杀死了貂蝉。
第三个版本:貂蝉自刎
明剧中还有一个《关公与貂蝉》的故事,讲的是吕布被杀后,貂蝉被转赠于关羽,貂蝉向关羽诉说自己的生平,为了汉室天下,牺牲自己,于是关羽对貂蝉产生爱慕之意。
但是关羽志在复兴汉室,不谈儿女私情,貂蝉最终满怀一身柔情自刎身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关羽的清白。
第四个版本:触剑而亡
还有第四个说法:貂蝉被刘关张三兄弟救走,并削发为尼,但是曹操没有放过貂蝉,于是派人追杀。貂蝉为了防止让刘关张三兄弟继续自相残杀,于是触剑而亡。
当然除了貂蝉惨死的版本,还有貂蝉善终的版本。其中最被大众所认可的是:
貂蝉被刘关张三兄弟救走,并回到了貂蝉的家乡木耳村,貂蝉自己则削发为尼,在有生之年写下了一本《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记录了自己的平生,尤其是自己对汉室天下的贡献,后来村里的乡亲在貂蝉死后,为其建造祠堂供养其在天之灵。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