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黄歇
对于黄姓来说,公元前648年是一段最为伤心悲痛的历史,它是当时黄姓国破家亡的年代,也是黄姓历史转折的一个年代。黄国的灭亡,昔日的王公贵族突然沦为亡国之奴;经过战争还活下来的黄国子民,一下沦为奴隶,变为婪国异族统治下的臣民;黄姓也由一个有着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王族国姓,兴落成了普通的姓氏。这是怎的一场悲剧啊!
不过,黄国灭亡后,仍然留在潢川故地的那中分遗民,他们并没有完人绝户,相反,经过300年艰难的奋斗、裂变,黄姓重又获得了新生,他们开始以普通平民族姓的身份去面对生活,迎战未来,通过征战、仕途、务农、经商、讲学等各种方式,来重振黄生宗族的声威。战国晚期,以黄歇为代表的黄氏族姓在沉沦了数世纪之后首次崛起,成为黄姓中兴的代表。
黄歇,是黄国的后代。邓明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楚灭黄,其族仕楚,春申君黄歇即其后。”元代黄晋《族谱图序》亦云:“黄国为楚所灭,子孙仕楚得有黄歇。”《广舆记》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贡歇宅即光州治。”说明黄歇是留居故地的黄国遗民的后代。各地黄姓族谱,都与此说相同。
据各地黄姓家乘,特别是江苏、安徽、福建等地的许多黄姓族谱的记载,黄歇仕楚期间,因为才能出众,最后挂印封侯,称雄诸侯,成为战国四君子之一。了官任左待,后至楚相,封春申君,封原在黄国故地淮北江县。楚考烈王时改封于江东吴国墟,即今江苏常州至上海一带。这样,黄歇家族也自河南潢川一带东迁至东吴一带。因为封地大,黄歇在这些地方都分另别自设都邑,派族人管理。如在今江苏江阴县有君山,也叫黄山,据传即因春申君居此而得名。又有水名申浦,有地名黄田、申港,也都因此而得名。今日之黄浦江,又名申江,据传都是因黄歇而得名,因为传说春申曾邑设在今黄浦江边。据说上海简称申,也都缘于春申君之名。这些在江苏、上海的黄氏家谱中,比如上海《黄氏雪谷公支谱》,都有较详细的叙述。
因春申君与王舅李园之间的斗争,后来,春申君被李园杀死。《史记·春申君列传》说春申君被杀后,李园“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似科春申君的子孙被杀尽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黄歇子孙众多,而且散居各地,他们在政变后,确实大部分被满门抄斩,介幸存下来的也还不少,他们或外逃避难,或隐姓埋名,顽强地生存延继续上来。
据有关家谱古籍记载,春申君的子孙幸存并传衍下来的至少有五支:一支为东吴派,如江西金溪双井谱所记的黄咏,吉安双井谱所记的黄歇之子黄堂,当为一人。妆谱说黄咏于顺墟(今江苏苏州)建黄堂,后谱则干脆将其人取名黄堂,说了曾官至会稽太守,黄姓“四品黄堂”的典故即出于此。另有一支,传说是黄歇长子黄尚,这一支避乱而隐居江夏县黄鹤乡;也有的说是幼子黄婉(即黄究)一支,并说这一支即形成后来的江夏黄氏。学有一支,即迁居黔中府的那一支,《中湘四修黄氏族谱》因此说黄歇“居黔中,子孙繁衍”。另有一支,传说迁居中原阳夏,金溪双井谱说,黄歇次子黄俊,迁居阳夏。《元和姓纂》卷三有一条很重要的记载:“春(氏),《风俗通》云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子孙氏焉。”可见春申君的子孙中,确有一支为避祸而隐姓埋名,改姓春氏,成为黄姓的一支重要分支姓氏。此外,楚幽熊提,实际上是春申君的私生子,理应是黄氏的一支。
春申君黄歇被杀后,黄国的这支本应是最发达的事裔,却或遭杀戮,中改性隐居,或逃难异国,宗族的展又一定中衷。《湖南黄氏世谱》因称:“考烈王率,诸黄避李园之祸,始别著籍。”也说明了黄氏当时散奔四方、以待来日的历史境遇。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