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又称国际互联网.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是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中发生在我们星球上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有人甚至把它比喻成虚幻的“第七大洲”,每个人只需敲一下键盘就可进入这个无所不有的美妙世界.
因特网是怎么诞生的呢?因特网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用于军事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美国原先的军事指挥通信系统是一个中央控制式的网络.美国发现,苏联只需用远程核武器攻击中央控制中心,就能够使整个系统瘫痪.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美国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着手研究建立一个分散的军事指挥系统,网络的一部分被摧毁,也不会导致整个指挥系统的瘫痪.为此,科学家巴兰提出一项名叫“分布式通信网络”的研究.
分布式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就是排除任何中央节点,而使每个节点都与相邻点连接,构成网状结构.这种军事网络,不设中央控制室,即使是任何一台电脑坏了,其他电脑不受影响.
1968年盛夏的一天,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公司(BBN)收到了美国国防部研制阿帕网的标书,要求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用通信网络联系起来,以交换数据和文件.BBN是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一家小公司.有趣的是,BBN这个小公司收到了标书后,通过努力而成为因特网的始祖.
工程开始只是进行四台计算机的初步试验.组建阿帕网的重要原理,当然是巴兰的构想——“分布式通信网络”.
1969年9月,第一台阿帕网的计算机——交互式信息处理器(IMP)问世了.首批IMP装在斯坦福研究院、加州大学和犹他大学里,阿帕网就此诞生了.
阿帕网的初衷是:让研究人员能通过电话线使用别的大学的计算机,以及那儿的专用软件.但是,很多学者对这种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方式没有兴趣.
然而,在阿帕网上出现的新现象是系统策划者们始料不及的,科学家们更乐意用这个系统作为进入数据库和交换信息的手段.阿帕网的发展方向被广大用户改变了,原来没想到的事情变得更重要了——人们以交互式方式共同工作,并且方便地进行通信.
1972年,阿帕网在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上进行了演示.工作人员将一台交互式信息处理器搬到华盛顿的一家宾馆,演示了遥控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并操纵机器人.从此,人们对计算机网络趋之若鹜,平均每二十天就有一台新计算机加入到各种网络之中.
1973年,美国国防部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INTERNET,也就是“网间互联”,从而导致了因特网的两个基本通信协议的产生和发展,这就是IP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和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卡恩等人用好几年时间精心制订的“网络通信协议”(TCP/IP)于1974年5月发表后,开辟了将全世界更广泛的网络互联的新天地.
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ET)利用阿帕网技术,另行建立了主要供科研和教学使用的计算机网络——NSF,以这一科学网为主干的互联网络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1989年,它正式改名为因特网(Internet).同年,因特网中最重要、最受欢迎的领域——万维网(www)诞生,通过它全球各地的用户可以查到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料,从文字、图片到声音、影像等一应俱全.
从1991年起,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每年翻一番.联网的用户越多,信息资源就越多;信息资源越多,凝聚的用户就更多.于是,量变引起质变.因特网终于突破国界,突破行业界限,突破所有的信息屏障,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影响的网络,引发了真正的信息革命.
随着因特网风靡全球,因特网的用途也越来越多,几乎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只需轻点鼠标或者敲击键盘,就立刻领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人们可以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栏和聊天室与别人交流、聊天;病人可以在网上接受远在万里之外的专家会诊;求职者可以在网上寻找就业机会;投资者可以在网上进行股票交易和外汇交易;美术爱好者可以在网上参观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家庭主妇可以在网上购买食品、家电和服饰;文学爱好者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阅读各种书籍,还可以在网上购书;经商者可以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游戏爱好者可以在网上下棋、打牌、玩网络游戏;体育爱好者可以在网上观看比赛实况;学生可以在网上接受教师和专家的辅导……
因特网正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它的影响遍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延续到二十一世纪.难怪有人说:“因特网把全球一网打尽.”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