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有的地方也叫文昌庙、文昌宫,也是遍布全国的庙宇之一。文昌阁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主管学子科举升学、士人功名利禄,这在“学而优则仕”的中国古代,是妥妥的实权大神,想不受到人们的隆重供奉都不可能。
文昌帝君,其实也是禄星,就是福禄寿三星之一。他还有很多其他封号和名字:更生永命天尊、梓潼帝君、雷应帝君、七曲灵应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宝光纯一天尊,全称“九天定元保生扶教开化主宰长乐永佑灵应大帝”。
其实,文昌最早的来源是星宿,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颗星星,合起来称为文昌宫,其中的第六颗星就是人们崇拜的禄星,同时又被叫做文昌、文曲星。
后来,文昌帝君逐渐演变成了张亚子。张亚子其实是两个人,一个人是四川梓潼的张育,他是以抗击前秦苻坚而出名,一个是当地的本土神亚子,这两位最终被合成了一位大神,那就是文昌帝君。
四川梓潼是文昌文化的诞生地,随着历朝历代皇帝的重视和加封,再加上文人士子的美好祈求,更有儒释道三家的共同推崇,让文昌帝君愈发地位尊崇。
据传,文昌帝君有七十三次化身,在周为张仲,在汉为张良,在晋为凉王吕光,在五代为蜀王孟昶,在姚秦之世为张亚子。所以,也可以把他的化身人物都理解为也是文昌帝君。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问了,你说了半天,其实不就是张亚子这一位文昌帝君吗?不是说五位吗?那其余四位到底是谁啊?
别急,接下来,就给大家说第二位文昌——魁星星君。
“一举夺魁、独占鳌头”这两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都很希望自己能达到这个境界。这两个词,其实都和魁星星君有关。
魁星,本身就是星宿,是北斗七星勺部第一颗天枢星或前四颗星的总称。在二十八星宿中,也有奎宿,奎宿一至九属于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属于双鱼座,也是实实在在的星宿。严格来说,魁星和奎宿是不同的,但魁和奎读音一样,寓意一样,现在很多人们就直接通用了。
魁星和奎宿所衍生出的形象,二者也是出奇的一致,他们都不是飘逸的神仙样貌,而是黑脸红发的鬼面,右手执朱批笔,左手托金印,左脚后翘踢斗,右脚立于一只大鳌(其实就是大龟)头上。
其实,这种魁星的形象叫做“魁星点斗”。魁星一脚向后跷起,形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象征“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
科举时代,“魁星点斗”为文运兴旺之兆,于是取“魁”字字形的会意,塑造出了这个看似鬼、实为神的塑像。所有中国民间修建的魁星楼,供奉的都是这位尊神,也是西宿魁星与北斗魁星的二合一科甲踢斗寓意,受到了天下考生的敬仰和供奉。
下边介绍第三位文昌——朱衣星君。
朱衣星君这位大神,还是北宋的大家欧阳修所推崇起来的。
欧阳修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精研学问,而且也曾在朝为官。在主持科举考试时,他常感觉到有一位身穿红衣的人坐在身后。凡是经过朱衣人点头的文章,仔细一看,都是可以入选的奇文,因此欧阳修感叹:“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
欧阳修的意思是说,科举文章有没有资格入选,得看朱衣神的意见。欧阳修这么大的腕儿,轻易不说话,一旦说话,很快就被学子奉为“金典”。自从此事以后,朱衣神名扬天下,成为了士人学子信仰推崇的神仙。
后来,南宋又出了个理学大家朱熹。朱熹和朱衣读音相近,加上人们对朱熹的推崇,慢慢就有人把朱熹当成了朱衣神君,直接把朱熹推上了神位。其实,严格来说,欧阳修所在的年代是远早于朱熹出生年代的,朱衣神在那时肯定不会是朱熹的。
剩余的两位文昌,其实在我国也是家喻户晓,一位是八仙之一的纯阳帝君吕洞宾,一位是忠义的象征文衡帝君关羽。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地位显赫,在民间,他的地位也非常高,各种度人修仙的故事经常被人津津乐道。之所以被称为文昌帝君,主要源于他经常护佑的士子,他曾经就用“黄粱美梦”点醒过赶赴科举的卢生。
后来,很多学子专门去向吕洞宾的神像祈求,希望自己科举高中,能够实现荣华富贵,而且祈求之后,很多人会在吕祖庙中或神像旁睡觉,期待吕仙示梦于人,解答自己的疑惑,满足自己的需求。
文衡帝君是关羽的别称,关公的事迹脍炙人口,能够由人成圣,可以说是千古以来绝无仅有的人物,咱们今天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关羽喜读《左氏春秋》,其忠义参天,所以也受到儒家学子的信奉。
另外,民间信仰中,传说关羽还是朱衣神的转世化身。如民间流传的《桃园明圣经》里说:“吾(关羽)乃紫微宫里朱衣神,协管文昌武曲星”,所以,他也成为了文昌星君的化身。
到这,就给大家介绍完“五文昌”了,他们分别是: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道君(吕洞宾)和文衡帝君(关羽)。在有些寺庙里,就有把这五位文昌神全部供奉起来的场景,可见,对于文昌神的信仰真的是很广泛的了。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