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迅速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在抵达成都时,他身边只有“扈从官吏军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就在唐玄宗下诏罪己,准备平叛事宜之时,他得到了来自灵武的消息,原来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了。六年后,唐玄宗病死于长安。那么“退位”后的唐玄宗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
一、被迫退位
756年,唐玄宗率领部分亲信逃出长安,在马嵬驿发生了兵变,随行将士杀死了杨国忠,然后迫使杨贵妃自杀。对于这场兵变,太子李亨是知情的,有人甚至认为是他策划的。于是,李亨向唐玄宗提出分兵,自己率领一部分人前往灵武,指挥军队进行平叛。唐玄宗表示同意,于是父子两人分道扬镳。
同年七月九日,李亨抵达灵武,并在三天后举行登基仪式,改年号为至德,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与此同时,李亨立即派出使者前往蜀地,向唐玄宗通报自己登基的消息。此时的唐玄宗在做什么呢?他并没有退位的想法,先是下发罪己诏,大赦天下,然后让皇子们“分总天下节制”。没过多久,唐玄宗才得知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了。
二、重返长安
据记载,唐玄宗在见到灵武的使者后,高兴地说道:“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这句话不是唐朝史官的美化,就是唐玄宗在“演戏”,因为他并不甘心失去权力。唐玄宗以太上皇的名义下发了一道旨意,“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意思是说,军国大事仍然要向我汇报,直到收复京城后,我才“退休”。
757年九月,郭子仪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十月,唐肃宗就派出使者前往蜀地。在唐肃宗的一再“邀请”下,唐玄宗这才离开蜀地。十一月,唐玄宗抵达凤翔,唐肃宗立即派出“精骑三千至扶风迎卫”。十二月,唐肃宗亲自到咸阳望贤驿去迎接。唐肃宗“捧上皇足,呜咽不自胜”,唐玄宗“索黄袍,自为上著之”,上演了一幕父慈子孝的感人情节。
三、郁郁而终
唐玄宗返回长安时,受到了京城百姓的热烈欢迎,“文武百僚、京城士庶夹道欢呼,靡不流涕”。之后,唐玄宗迁居兴庆宫,不再过问朝政。唐肃宗还为唐玄宗加上“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的尊号。然而,父子两人的关系很快就出现了问题了。760年,宦官李辅国对唐肃宗说道:“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
原来兴庆宫有三百匹马,“辅国矫敕取之,才留十匹”。之后,李辅国趁着唐肃宗患病,强迫唐玄宗“搬家”,吓得唐玄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唐玄宗身边近臣全部遭到流放,只剩下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西内。唐玄宗很生气,他选择了绝食,“因不茹荤,辟谷”。762年四月,唐玄宗死于神龙殿,终年七十八岁。十几天后,唐肃宗也病死了。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