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15年6月13日,潼关被安禄山攻破的消息传到长安。进入长安的门户被打破,长安城无险可守。李隆基仓皇逃窜,和慈禧太后逃向西安的过程差不多,没有任何准备。
当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咸阳东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跑光了。杨国忠自己的钱买了些胡饼给大家吃,当然仅限于李隆基和身边的这些人。
经过一阵子的宣传,当地的老百姓发现这些并不是安禄山的乱军,陆陆续续也就回来了。
他们世代都生活在长安的附近,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乱子。父老乡亲们围着李隆基痛哭,说他身边的人都是一些小人。这时候李隆基也只好作出了反省,表示自己接下来肯定会整顿吏治,重新恢复大唐的威风。
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糊弄过去了,却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一种更可怕的情绪正在酝酿。
到了14日的晚上,李隆基带领着自己的这次逃难大军来到了马嵬坡。
陈玄礼率领的禁军有不少人都是全家人都生活在长安附近,他们是军人,只能保护着皇帝,逃了出来。但他们的家人仍然在长安附近,因此他们非常挂念自己家人的安危。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逃跑的时候比较仓促,根本就没有带够足够的粮食物资。这就让这些士兵们怨气非常大了,越走离家乡越远,并且还吃不饱,一路上风残露宿。
士兵们就在一起纷纷的议论,尤其是他们听了父老乡亲说皇帝身边的大臣都是一些小人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怒火开始燃烧了。
既然都是皇帝身边的一些小人在作怪,那么就把这些小人杀掉吧。如果不是这些小人,战争就不会爆发,我们仍然在长安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和家人待在一起。
陈玄礼原本是唐玄宗身边比较信任的人,当初李隆基发起唐隆政变的时候,陈玄礼就担任了千骑营长官,在政变中立下了大功。
后来李隆基登基以后,他就提升陈玄礼担任了禁军龙武大将军。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就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在这次的逃难过程中也不例外。
士兵们议论纷纷,虽然李隆基听不到,但身边的人都能听得到,尤其是陈玄礼和高力士。他们明白,如果不能够平息士兵们的怒火,就有可能激起一场兵变。
这时候陈玄礼就通过太子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联系上了太子,计划除掉杨国忠,平息士兵们的怒火,保证这一路的平安。
太子李亨听到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敢做出任何回应,首先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李隆基,第二更不敢做主,最后一点也不敢采取行动。
原因很简单,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好。由于李林甫的挑拨离间,李隆基有好几次都想杀掉自己的太子。
李隆基下手之狠是一般人所不及的,早年他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后来又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既然都已经杀这么多人了,再多杀一个也无所谓。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太子李亨一直都是战战兢兢,什么事都不敢干,什么主意都不敢拿,就是怕引起李隆基的猜忌,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正好当时,还有20多名吐蕃使者跟着他们一起逃难。这些使者对情况不是很了解,他们就围着杨国忠在打听消息。
当时他们说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随行的士兵都看到了。不知道是谁在军队中喊了一声杨国忠正准备和吐蕃人联手造反,话音未落,就有人向杨国忠的坐骑射了一箭。
杨国忠马上就意识到士兵们造反了,骑着马就开始逃跑。士兵们穷追不舍,很快就把他活捉,并且砍掉了他的脑袋。
既然杨国忠都已经死了,那么他的家人也不能留下。杨国忠的儿子和他的两个妹妹都被乱军砍死,士兵们仍然围着驿站不肯罢休。
尤其是那些底层的军官,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心里很清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国忠虽然被杀了,但他的妹妹杨玉环仍然是李隆基的心肝宝贝。万一哪天杨玉环在李隆基的耳边吹吹枕头风,就有可能算旧账把他们给杀了。
李隆基在驿站里听到了外边的吵闹声,身边的人也告诉他杨国忠造反已经被杀了。李隆基就来到门口,请求士兵们离开。
但愤怒的士兵心中的怒火仍然没有办法平息,他们强烈要求杀死杨玉环。李隆基说,杨国忠犯的错是他自己的事,提拔杨国忠是自己犯错了,和杨玉环没有任何关系。
这时候陈玄礼出来告诉李隆基,他也知道杨玉环没有错,但只有杀掉杨玉环才代表着杨家彻底倒台,否则搞不好还有后患,士兵们就不会停手。
李隆基不愿意对自己的爱妃下手,身边的大臣也请他当机立断。在最关键的时候,高力士出面了,他只说了一句:如果不杀掉杨玉环那么搞不好,一战里边的人都得死。
这句话李隆基听明白了,也知道了后果。何况李隆基原本就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首先要保全的就是自己的性命。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牺牲掉一个女人又何妨。
杨贵妃被杀以后,士兵们开始慢慢散去。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每个朝代都产生了很多名将,不胜枚举,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唐朝的“战神”——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出身河东薛氏,是南北朝名将薛安都的后人,世代官宦。614年出生于唐朝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出生时家道衰落,种田为生,日子过得艰难。他准
2025-09-07 00:29:40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赵长平之战的秦军最高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白起,而战后的坑杀几十万赵军也成为白起最大的一次“人屠”。但奇怪的是,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秦国从一开始就对赵国的战略决战来准备
2025-09-06 09:52:28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