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杨国忠怎么死的(马嵬坡之变,杨贵妃和杨国忠之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0 10:32:50    


天宝15年6月13日,潼关被安禄山攻破的消息传到长安。进入长安的门户被打破,长安城无险可守。李隆基仓皇逃窜,和慈禧太后逃向西安的过程差不多,没有任何准备。

当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咸阳东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跑光了。杨国忠自己的钱买了些胡饼给大家吃,当然仅限于李隆基和身边的这些人。

经过一阵子的宣传,当地的老百姓发现这些并不是安禄山的乱军,陆陆续续也就回来了。

他们世代都生活在长安的附近,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乱子。父老乡亲们围着李隆基痛哭,说他身边的人都是一些小人。这时候李隆基也只好作出了反省,表示自己接下来肯定会整顿吏治,重新恢复大唐的威风。

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糊弄过去了,却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一种更可怕的情绪正在酝酿。

到了14日的晚上,李隆基带领着自己的这次逃难大军来到了马嵬坡。

陈玄礼率领的禁军有不少人都是全家人都生活在长安附近,他们是军人,只能保护着皇帝,逃了出来。但他们的家人仍然在长安附近,因此他们非常挂念自己家人的安危。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逃跑的时候比较仓促,根本就没有带够足够的粮食物资。这就让这些士兵们怨气非常大了,越走离家乡越远,并且还吃不饱,一路上风残露宿。

士兵们就在一起纷纷的议论,尤其是他们听了父老乡亲说皇帝身边的大臣都是一些小人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怒火开始燃烧了。

既然都是皇帝身边的一些小人在作怪,那么就把这些小人杀掉吧。如果不是这些小人,战争就不会爆发,我们仍然在长安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和家人待在一起。

陈玄礼原本是唐玄宗身边比较信任的人,当初李隆基发起唐隆政变的时候,陈玄礼就担任了千骑营长官,在政变中立下了大功。

后来李隆基登基以后,他就提升陈玄礼担任了禁军龙武大将军。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就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在这次的逃难过程中也不例外。

士兵们议论纷纷,虽然李隆基听不到,但身边的人都能听得到,尤其是陈玄礼和高力士。他们明白,如果不能够平息士兵们的怒火,就有可能激起一场兵变。

这时候陈玄礼就通过太子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联系上了太子,计划除掉杨国忠,平息士兵们的怒火,保证这一路的平安。

太子李亨听到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敢做出任何回应,首先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李隆基,第二更不敢做主,最后一点也不敢采取行动。

原因很简单,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好。由于李林甫的挑拨离间,李隆基有好几次都想杀掉自己的太子。

李隆基下手之狠是一般人所不及的,早年他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后来又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既然都已经杀这么多人了,再多杀一个也无所谓。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太子李亨一直都是战战兢兢,什么事都不敢干,什么主意都不敢拿,就是怕引起李隆基的猜忌,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正好当时,还有20多名吐蕃使者跟着他们一起逃难。这些使者对情况不是很了解,他们就围着杨国忠在打听消息。

当时他们说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随行的士兵都看到了。不知道是谁在军队中喊了一声杨国忠正准备和吐蕃人联手造反,话音未落,就有人向杨国忠的坐骑射了一箭。

杨国忠马上就意识到士兵们造反了,骑着马就开始逃跑。士兵们穷追不舍,很快就把他活捉,并且砍掉了他的脑袋。

既然杨国忠都已经死了,那么他的家人也不能留下。杨国忠的儿子和他的两个妹妹都被乱军砍死,士兵们仍然围着驿站不肯罢休。

尤其是那些底层的军官,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心里很清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国忠虽然被杀了,但他的妹妹杨玉环仍然是李隆基的心肝宝贝。万一哪天杨玉环在李隆基的耳边吹吹枕头风,就有可能算旧账把他们给杀了。

李隆基在驿站里听到了外边的吵闹声,身边的人也告诉他杨国忠造反已经被杀了。李隆基就来到门口,请求士兵们离开。

但愤怒的士兵心中的怒火仍然没有办法平息,他们强烈要求杀死杨玉环。李隆基说,杨国忠犯的错是他自己的事,提拔杨国忠是自己犯错了,和杨玉环没有任何关系。

这时候陈玄礼出来告诉李隆基,他也知道杨玉环没有错,但只有杀掉杨玉环才代表着杨家彻底倒台,否则搞不好还有后患,士兵们就不会停手。

李隆基不愿意对自己的爱妃下手,身边的大臣也请他当机立断。在最关键的时候,高力士出面了,他只说了一句:如果不杀掉杨玉环那么搞不好,一战里边的人都得死。

这句话李隆基听明白了,也知道了后果。何况李隆基原本就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首先要保全的就是自己的性命。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牺牲掉一个女人又何妨。

杨贵妃被杀以后,士兵们开始慢慢散去。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