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15年6月13日,潼关被安禄山攻破的消息传到长安。进入长安的门户被打破,长安城无险可守。李隆基仓皇逃窜,和慈禧太后逃向西安的过程差不多,没有任何准备。
当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咸阳东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跑光了。杨国忠自己的钱买了些胡饼给大家吃,当然仅限于李隆基和身边的这些人。
经过一阵子的宣传,当地的老百姓发现这些并不是安禄山的乱军,陆陆续续也就回来了。
他们世代都生活在长安的附近,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乱子。父老乡亲们围着李隆基痛哭,说他身边的人都是一些小人。这时候李隆基也只好作出了反省,表示自己接下来肯定会整顿吏治,重新恢复大唐的威风。
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糊弄过去了,却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一种更可怕的情绪正在酝酿。
到了14日的晚上,李隆基带领着自己的这次逃难大军来到了马嵬坡。
陈玄礼率领的禁军有不少人都是全家人都生活在长安附近,他们是军人,只能保护着皇帝,逃了出来。但他们的家人仍然在长安附近,因此他们非常挂念自己家人的安危。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逃跑的时候比较仓促,根本就没有带够足够的粮食物资。这就让这些士兵们怨气非常大了,越走离家乡越远,并且还吃不饱,一路上风残露宿。
士兵们就在一起纷纷的议论,尤其是他们听了父老乡亲说皇帝身边的大臣都是一些小人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怒火开始燃烧了。
既然都是皇帝身边的一些小人在作怪,那么就把这些小人杀掉吧。如果不是这些小人,战争就不会爆发,我们仍然在长安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和家人待在一起。
陈玄礼原本是唐玄宗身边比较信任的人,当初李隆基发起唐隆政变的时候,陈玄礼就担任了千骑营长官,在政变中立下了大功。
后来李隆基登基以后,他就提升陈玄礼担任了禁军龙武大将军。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就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在这次的逃难过程中也不例外。
士兵们议论纷纷,虽然李隆基听不到,但身边的人都能听得到,尤其是陈玄礼和高力士。他们明白,如果不能够平息士兵们的怒火,就有可能激起一场兵变。
这时候陈玄礼就通过太子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联系上了太子,计划除掉杨国忠,平息士兵们的怒火,保证这一路的平安。
太子李亨听到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敢做出任何回应,首先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李隆基,第二更不敢做主,最后一点也不敢采取行动。
原因很简单,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好。由于李林甫的挑拨离间,李隆基有好几次都想杀掉自己的太子。
李隆基下手之狠是一般人所不及的,早年他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后来又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既然都已经杀这么多人了,再多杀一个也无所谓。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太子李亨一直都是战战兢兢,什么事都不敢干,什么主意都不敢拿,就是怕引起李隆基的猜忌,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正好当时,还有20多名吐蕃使者跟着他们一起逃难。这些使者对情况不是很了解,他们就围着杨国忠在打听消息。
当时他们说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随行的士兵都看到了。不知道是谁在军队中喊了一声杨国忠正准备和吐蕃人联手造反,话音未落,就有人向杨国忠的坐骑射了一箭。
杨国忠马上就意识到士兵们造反了,骑着马就开始逃跑。士兵们穷追不舍,很快就把他活捉,并且砍掉了他的脑袋。
既然杨国忠都已经死了,那么他的家人也不能留下。杨国忠的儿子和他的两个妹妹都被乱军砍死,士兵们仍然围着驿站不肯罢休。
尤其是那些底层的军官,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心里很清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国忠虽然被杀了,但他的妹妹杨玉环仍然是李隆基的心肝宝贝。万一哪天杨玉环在李隆基的耳边吹吹枕头风,就有可能算旧账把他们给杀了。
李隆基在驿站里听到了外边的吵闹声,身边的人也告诉他杨国忠造反已经被杀了。李隆基就来到门口,请求士兵们离开。
但愤怒的士兵心中的怒火仍然没有办法平息,他们强烈要求杀死杨玉环。李隆基说,杨国忠犯的错是他自己的事,提拔杨国忠是自己犯错了,和杨玉环没有任何关系。
这时候陈玄礼出来告诉李隆基,他也知道杨玉环没有错,但只有杀掉杨玉环才代表着杨家彻底倒台,否则搞不好还有后患,士兵们就不会停手。
李隆基不愿意对自己的爱妃下手,身边的大臣也请他当机立断。在最关键的时候,高力士出面了,他只说了一句:如果不杀掉杨玉环那么搞不好,一战里边的人都得死。
这句话李隆基听明白了,也知道了后果。何况李隆基原本就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首先要保全的就是自己的性命。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牺牲掉一个女人又何妨。
杨贵妃被杀以后,士兵们开始慢慢散去。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