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被皇帝公开称为“舅舅”的,只有隆科多一人。这其中不仅是因为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是雍正的养母,更代表了雍正对隆科多的信任。雍正能够即位,隆科多功不可没,在雍正即位初期,也正是因为有这位“步军统领”的拥护,才得以压制众皇子,稳定朝局。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当朝“红人”,为何只在雍正继位两年后,便落得个圈禁而亡的下场?
康熙帝
事情还要从隆科多的“走红”说起。在康熙五十年(1711),隆科多就被授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从此掌握了京城的警卫力量,因为工作做得不错,深受康熙皇帝的重用。早在1708年,因为皇太子胤礽被废,众皇子开始展开了夺嫡。
拥护四皇子胤禛继位
其中尤其以八皇子胤禩与四皇子胤禛表现最为突出,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为了能够使得家族长盛不衰,所以自己支持了八皇子胤禩,让儿子隆科多支持四皇子胤禛。这样无论哪位皇子夺得了皇位,自己家族都会获得好处。
四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这天,在畅春园休养的康熙帝驾崩,千古一帝自此撒手人寰,因为当天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康熙的身边,所以隆科多便承接了遗诏,便随即叫来众大臣一起商议。之后,便急忙召见在京的众皇子,宣布康熙帝的遗诏: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八皇子胤禩
自此,九龙夺嫡的结果已经产生,新的皇位继承人就是四皇子胤禛。但是八皇子等人,岂能轻易认输,拒不肯向四皇子行跪拜之礼。关键时刻,又是隆科多站了出来,劝解或者说是警告众位皇子,四皇子继位已成事实,若各皇子执意如此,便等同于谋逆。此时的畅春园内外皆有隆科多的重兵把守,众皇子只得承认了四皇子的皇帝之位。可以说,四皇子胤禛能够继位,正是因为有隆科多的拥护而来 。
红极一时
四皇子胤禛继位成为雍正皇帝后,自然不会忘了隆科多,并且新皇继位,朝政不稳,雍正帝还是需要重用自己的心腹大臣。因为隆科多拥戴之功,雍正帝命他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授予礼部尚书之职。第二年,隆科多又与年羹尧等人一并被加封为太保。雍正二年(1724)六月,他又被派兼管理藩院事务,负责监修《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大清会典》。
影视剧中的隆科多
此时的隆科多已经是位居高位了,但是雍正帝新政伊始,需要朝中的大臣鼎力相助,所以雍正帝为了拉拢隆科多,便特准许其上折时增写“舅舅”二字,以示恩宠,而且平常与众大臣们在一起商议朝政之时也会,直呼隆科多为“舅舅”,这样的宠爱,在大清朝独此一份。
并且因为隆科多身居吏部尚书之职,掌握着朝中官员的资料,以及朝廷官员的人事任免之权,所以也被称为“六部之首”。隆科多在铨选官员时,只要他做出了人士安排,都不需要经过奏请雍正帝,便可直接任免官员,当时民间也把此事称为“佟选”。
圈禁真相
称为了皇帝身边红极一时的大臣之后,隆科多便逐渐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
首先,因为隆科多正在显赫之时,所以也不免心中开始有些自傲,浮夸起来,曾经当众说过“举国之人俱不可信!”这类的言语。但是雍正帝继承皇位之后,肯定是想把国家治理地井井有条,万民归心,隆科多此言分明是在说雍正帝继位后,民心不稳,这样的话传到雍正帝耳朵里,雍正怎么会高兴?
年羹尧
其次是雍正帝处理年羹尧一案时,隆科多为年羹尧过多辩解,与雍正帝翻脸。雍正帝在查办年羹尧一案时,隆科多与手下多次为年羹尧上书辩解,甚至在朝堂之上与皇帝一决高下,搞的雍正帝很是难堪,同时也在这时触怒了龙颜。所以雍正干脆使用铁腕手段,迅速结案,并且削去隆科多太保及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收回曾经赏赐的“团龙服”等御赐之物。
祸不单行
雍正四年(1726),隆科多的亲戚牛伦,仗着隆科多的权势,在外勒索钱财被抓,并且牵出了隆科多的受贿之案。此时,群臣激愤,纷纷上书弹劾隆科多,但是雍正帝还是念了旧情,发出上谕:
“隆科多虽贪赃犯法,即应治罪,但其才尚可用,朕心悯惜!著革退吏部尚书,令其料理阿尔台等路边疆事务。倘能尽心办理,即可赎其前愆;如有怠忽,定难宽宥”
结果第二年,又出事了。正在边境与俄罗斯紧张谈判的隆科多,被宗人府举报私藏皇室玉牒。这玉牒也就是皇家的族谱,意义重大,没有皇帝的允许谁也不能乱碰,更别说私藏了。在雍正帝查实后,直接就将隆科多的公爵革去了,下令回京认罪。
与俄罗斯谈判
回到京城后,隆科多便被雍正列下了四十一条重罪,圈禁了起来,但是因为隆科多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很快就在禁所之内病死。
隆科多在九龙夺嫡之时,看中并不突出的四皇子,并加以辅助,才成就了后来的雍正帝。在雍正帝继位之初,在朝廷之内也是因为有隆科多的大力支持,才得以稳定朝政。但是也正因为雍正的宠信,也为隆科多的失宠埋下了伏笔,致使隆科多过于放纵,以至于后来的触怒龙颜,雍正帝找到机会便拉下了隆科多。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