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在《红楼梦》里是一位特殊而神秘的女性,根据贾元春的判词,可以知道贾元春的结局很悲惨。那么,贾元春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她的死因是什么?如果她是被人害死,凶手会是谁?
对于《红楼梦》第五回贾元春的判词和曲,在红学界,历来争议不断。
现在我们就聊一聊贾元春的曲《恨无常》,看一看能不能探究出贾元春死亡的真正原因。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关于秦可卿的曲名叫《好事终》,而贾元春的曲名叫《恨无常》。
仔细一看,可以发现,两曲目存在着因果关系,这更加证明了秦可卿之死,与贾元春告密有关。
从《恨无常》可以知道,贾元春的最终命运始终不好。
从曲里的内容也可以知道,贾元春的命运是悲惨死亡。
还在享受着荣华富贵,突然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她眼睁睁的看着一切没有了,自己受到了牵连,被自缢而死,行刑的地方距离家乡很远,死后向父母亲托梦,告诫他们要懂得远离政治阴谋,知道爱护自己。
关于贾元春悲惨结局的暗示,不仅是在判词和《恨无常》曲里面有所揭示。
比如说在贾元春省亲的时候,活动之后就要唱戏看表演,这里曹雪芹就写到了点戏,点了四场戏。
这四出戏,脂砚斋批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这四出戏分别是:
《豪宴》选自《一捧雪传奇》;
《乞巧》选自《长生殿》;
《仙缘》选自《邯郸记》;
《离魂》选自《牡丹亭》。
其中,脂砚斋批语说:“《乞巧》伏元妃之死。”
《长生殿》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是怎么死的?被自缢而死。
《红楼梦》因为八十回后文字丢失,我们看不到,所以无法知道贾元春是怎么死的。
但是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可以推测贾元春的死亡之谜。
贾元春之死应该是在贾家彻底败落之前,贾元春作为一个前奏,这才拉开了贾家落败。
前几回说到,秦可卿之死与贾元春有关,而秦可卿的父亲是义忠亲王老千岁,所以,可以推测出来,害死贾元春的凶手应该是义忠亲王老千岁,或者是义忠亲王老千岁派系的人。
而对应现实生活,贾元春的原型人物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记恨她的势力应该是废太子的儿子弘皙一派的这些人。
查阅清史,可以发现,乾隆初年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弘皙逆案”。
关于“弘皙逆案”的细节过程等卷宗,乾隆皇帝下令烧毁了。
所以可以大胆推测,弘皙举兵造反后,对乾隆皇帝进行了逼宫,为了缓和弘皙的怒火,乾隆皇帝想到了缓兵之计。
以牺牲曹家皇妃一人,争取了暂时的休战,最后乾隆皇帝打败了弘皙,保住了自己的皇位。
又因为这段历史不利于乾隆皇帝的名声,所以他下令烧毁了“弘皙逆案”的所有卷宗。
至于曹家皇妃是怎么死的?从《长生殿》的《乞巧》戏剧知道,她和杨贵妃一样的结局,自缢而死。
对此,您同意吗?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