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黄世仁是什么意思(黄世仁到底是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6 09:47:24    

黄世仁何许人也?上世纪中叶,几乎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吧!近年来,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不三不四刊物,对《黄世仁》的报道不绝于耳。由于《白毛女》的作者之一是贺敬之,又因贺敬之的家乡是台儿庄区涧头集镇的贺窑村,贺窑村与黄氏家族的聚居地马兰屯仅相距十几公里,因此当下的一些“文人墨客”茶余饭后,便开始了拉郎配、乱点鸳鸯谱!把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也忽悠到了一起,搞什么“名人效应”,纯属无稽之谈!不是有“名不正则言不顺”吗!?为此家九先生写了这篇文章,算是为黄世仁正名吧!以正视听,否则不顺尔!

什么是地主?凡是拥有土地的人都是地主,其实地主就是土地的主人,地少的叫小地主,地多的叫大地主,地主干坏事的叫恶霸地主,。黄世仁是谁?他是作者笔下的恶霸地主,也是作者虚构的剧中人物。


黄世仁

说到黄世仁就会想到《白毛女》,提起《白毛女》很多人就会想到曾经是文化部代部长的诗人贺敬之先生。在贺敬之先生的家乡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贺窑村。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贺敬之先生笔下黄世仁的原型是当地的大地主,而且和黄家有世仇,贺敬之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白毛女》…… 。笔者认为这个传说无凭无据,纯粹的胡言乱语,笔者一直想见一面贺敬之先生,当面验证一下真伪,始终没有机会。

最近看了一些重要文献和相关史料,通过这些史料,我才发现,这些传说完全是子虚乌有: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一、《白毛女》创作素材的起源

抗战时期,在河北省唐县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农历三月,春暖花开的时节,附近的村民都要到淑闾村青虚山南30多公里的一座庙里去求神拜仙、烧香还愿。都说那里山多么高,庙多么大,神多么灵;还说山上有个“白毛仙姑”,每天晚上出来吃人们献给神仙的供品,但当人们要接近她时,就像一阵风似地不见踪影了。接下来八路军挺进敌后,唐县成为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一部分,共产党、人民政府发动农民群众减租减息,斗争恶霸地主。这时,又出现了另一种传说:青虚山的白毛女原来是一个受不过恶霸地主百般欺辱而逃进深山的农家女儿,由于长期吃没有盐的神仙供品才使头发全白了。这种说法并没有特定的原型人物,只是在农民翻身大潮中涌现的一种民间“口头创作”。但它使“白毛仙姑”褪去了迷信的色彩,融入了农民翻身斗争的现实因素。由于没有具体情节,缺乏感人的力量,这种传说并未引起一般人的注意。


白毛女

另据《中华读书报》发表的“白毛女的故事”一文介绍,《白毛女》的题材来源于晋察冀民间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大意是讲在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抗战时,有些“根据地”的“斗争大会”常常开不起来,其原因就是村民们晚上都去给“仙姑”进贡,使得斗争会场冷冷清清。这时,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西北战地服务团里,有一位青年诗人邵子南,注意到来自青虚山的这个淳朴简单的传说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为配合“斗争”需要,把村民们从奶奶庙里拉回来,他创作了长诗《白毛女》,主题是“破除迷信,发动群众”,此为《白毛女》的雏形。



二、关于《白毛女》原创作者邵子南


邵子南

邵子南(1916~1955年),原名董尊鑫,字聚昌,四川资阳人,中共党员。1937年赴延安,在18集团军总部随营学校学习,后历任延安鲁艺文学教员,重庆《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西南新华总分社副社长,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西南局宣传部文艺处长,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南文协副主席,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等职。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青生》、《李勇大摆地雷阵》、《某夜的故事》、《归》、《担架》、《我们是不同的》,长诗《白毛女》等。1947年后,邵子南参加解放战争,转战南北。1949年,担任中共竹溪县委副书记,后随军西进。1955年,邵子南因病早逝。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邵子南创作集》。

《白毛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其原创作者,却少有人知。邵子南第一个发现了 “白毛女”素材,第一个开始创作 《白毛女》歌剧,他虽然没有参加该剧的最后创作,也没有因为该剧的巨大成功而名噪后世,但他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没有邵子南,就没有 《白毛女》这一传世之作。



三、《白毛女》的再创作过程


邵子南后来把长诗《白毛女》改编成歌剧,没有多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看到了这个剧本,决定由“鲁艺”创作并演出一部大型舞台剧,就以“白毛仙姑”为题材。创作班子很快搭了起来,由“鲁艺”戏剧系主任张庚总负责,编剧仍为邵子南。邵子南在他原先的戏曲剧本的基础上,很快就写出了剧本的演出本,主题当然已经不是民间传说中的行侠仗义,而是反映阶级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但试排几场之后,周扬很不满意。张庚根据周扬的意见,果断地调整了创作班子。编剧换成了从“鲁艺”文学系调来的贺敬之、丁毅。接受《白毛女》的创作任务后,贺敬之很快就以诗人的情怀和戏剧家的表述力,完成了新的剧本。1945年4月28日,《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四、作品《白毛女》中人名的由来

 1.关于黄世仁、喜儿和穆仁智

  朱萍在《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实核述》(新文化史料,1995年02期)中写道:[剧本的初稿即由在晋察冀生活了多年、熟知“白毛仙姑”故事的邵子南执笔。创作过程中他找了原西战团戏剧队的许多人商讨剧本的构思与结构,很快就在其诗作《白毛女》的基础上,完成了歌剧《白毛女》的初稿。黄世仁(四川话“枉是人”的谐音)、喜儿、穆仁智(四川话“没人智”的谐音)等剧中人物的姓名与许多故事情节,均是由邵子南(四川资阳人)确定并沿用至今的(见欧阳山1979年为《邵子南选集》写的序言)。]

 2.关于杨白劳

《王培元在歌剧<白毛女>诞生内幕》:王彬的想像力很丰富,不久他即离开导演组,专门去帮助贺敬之出点子、写剧本。比如,他设计了杨白劳家大年三十吃饺子的情节,杨白劳的名字也是他起的,暗示佃农白白劳动。  

可以肯定:《白毛女》的题材来源于晋察冀民间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黄世仁、穆仁智、喜儿、杨白劳都是虚构人物。因此结论应该是:

一、贺敬之不是《白毛女》原创作者,而是歌剧《白毛女》的编剧。

二、《白毛女》的剧中人物名字黄世仁等完全是第一作者邵子南虚构的。

三、《白毛女》第一作者邵子南是四川人,一生没有到过台儿庄马兰屯,剧中黄世仁与台儿庄马兰屯黄氏家族毫无关系。

四、贺敬之先生不但与黄家无仇,而且还和黄氏家族至少有两代以上的姻亲关系。[据了解贺敬之的妹妹,解放后六十年代嫁到马兰屯横河头村黄家(第十八世),现在仍然健在。另外贺窑村的第二个名人贺茂之将军之夫人亦姓黄。马兰屯镇横河头村(第十九世)黄礼贵的太祖母乃为贺窑村贺氏。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