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1861年四月26日—1919年4月24日)祖籍在江西 婺源县、在广州南海县出生、。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雕像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中国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
詹天佑主持建造的京张铁路、其创新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为中国的今后的铁路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先进的技术。
詹天佑使用的水平仪
1901年7月,詹天佑受清政府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委派,到萍乡协助美国铁路工程师李治、马克来修建株萍铁路的萍醴段。他在无图纸的情况下,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进行勘测和设计,并调集人马立即动工。詹天佑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不到3个月的时间,湘东大桥便铺上了钢轨。萍醴铁路全长38公里,是专为汉冶萍公司运输而修建的将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供给汉阳铁厂。
詹天佑所获二等宝光嘉禾章
1905年初,詹公受命勘测并修建京张铁路,担任总工程司兼会办(后任总办)。当时英俄两国争夺筑路权相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在不雇佣外国工程师的前提下,才允许中国人自己修建。詹公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深感若不能建成此路,必将“贻笑于邻国”。但那时有修建铁路经历的中国工程师极为缺少,勘测京张铁路时,仅有两名技术助手,他们就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徐文炯、张鸿诰。
詹天佑引进的自动车钩
1902 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任命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责成他在6个月内完工,以免延误慈禧太后来年清明祭陵。这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 仍是非常重视。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 。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詹天佑所获工科进士印
1919年2月9日唐山交大(今西南交通大学)在北京成立校友会,选举詹天佑为理事。《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1919年第一期记载:“旅京校友会于民国八年(1919年)二月九日在北京桃李园集会……当场议定简章,举出干事,其职员如下:理事有章宗元(当时校长)、詹天佑、关赓麟、华南圭、赵世碹、唐在贤。”该杂志刊载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校友会简章》第六条为:“本会公推相当之人为名誉会长及名誉会员。”据此,詹公当为校友会公推之名誉会员,并被选为校友会理事的。
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詹天佑命湘鄂局报送长沙以南路线测量报告。詹天佑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反对国际共管中国铁路。受命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2月,往海参崴、哈尔滨赴会。会议中,日冒严寒赴会,夜研文书议案,惟恐主权受损,以崇高国际威望,与赴会中国代表共同努力取得了中东路沿线由我国驻军护路权,防止了列强以护路为名,武力夺取中东路;并争得了我国工程师在中东路的工作地位。因疲劳过度,心力交疲,旧日腹疾复发,不得已请假就医。1919年4月20日到汉口,21日入仁济医院,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临终遗嘱语不及私,向国家陈述三事:一、振奋发扬工程师学会活动,以兴国阜民;二、慎选人才管理俄路,以扬国光;三、就款计工,唯力是视,脚踏实地建成汉粤川全路。并称,上述三事乃天佑未了之血忱,如得到国家采纳,则天佑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詹天佑与妻子和八个孩子的合影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