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是响当当的第一号人物,他的作品被后世广为推崇,甚至可以说,凡是会书法的人,都曾临摹过他的作品。有“至圣”就会有“亚圣”,颜真卿、赵孟頫都是有力竞争者,不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亚圣”指的是颜真卿。
颜真卿厉害之处在于他打破了唐初书坛“二王”风格垄断的局面。以坚实饱满的骨力,创造出雄健豪强的书风。他的书法受褚遂良影响,并进而临习北碑。清代文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鲁公书,自魏晋及唐诸家皆归隐括……鲁公正书,或谓出于此碑《高植墓志》及穆子容所书《太公吕望表》。”
颜真卿众体皆能,楷书方面创造出“四大楷体”之一的“颜体”,以用笔沉着刚毅、骨力丰沛著称,笔画饱满凝实;结体端庄深稳、方正肃整。“颜楷”刚健但仍不是美观,是颜真卿一大创举。
行草书方面,颜真卿为后世留下“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大义凛然之作《争座位帖》等,尤其是《祭侄文稿》,可谓“天下第一气节之书”,此作充满家国大义的格调,甚至超过王羲之最著名的《兰亭序》!
《祭侄文稿》乍一看来在美观与雅致上似乎根本无法与《兰亭序》一比高低,但这也是其字字泣血的创作状态最淋漓尽致的体现。此帖完成于唐乾元元年(758年),是颜真卿为追忆率孤军抵抗,被俘后大骂叛贼,因此饱受酷刑、壮烈殉国的兄弟颜杲卿、侄子颜季明而作!
《祭侄文稿》之所以墨色狼藉不均,是因为写完全文300字,颜真卿只蘸了7次墨。此帖行笔苍劲恣肆,不计工拙,并掺杂篆籀笔意,行笔至卷末则越发疏狂凌乱,满纸飞白,但却丝毫没有虚飘,“看似虚如轻烟,实凝如巨山。”
《祭侄文稿》因字赋形,字态跌宕多姿,脱离常法,痛快淋漓,处处直抒胸臆。与兄弟子侄命运相似,唐兴元元年(784年)颜真卿毅然决然走进了叛将李希烈的军营,最终壮烈就义,时年七十六岁。
《祭侄文稿》自完成后便备受推崇,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曾言:“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此作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前几年还曾在岛国日本展出,引来一片骂声,批评台当局拿着“第一气节之书”做献媚之举。
颜真卿这一卷行书在情怀与格调上超过王羲之《兰亭序》,而在笔法、结字上是否能胜过王羲之就见仁见智了。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刘备出生于东汉末年,家境贫寒,但他却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抱负。他年轻时曾经流落街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县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刘备在政治上一直秉持着仁义道德的原则,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信任。他曾经在荆州和益州任职,治理得非
2025-04-03 01:29:1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
2025-04-03 01:11:30没有刘备,三国只是普通的乱世,而东汉末年刘备带领一群理想主义者,为时代增添了几分浪漫。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豪杰辈出,而刘备无疑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刘备,这位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大家
2025-04-03 00:57:18《长恨歌》曾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虽封建背景下,皇帝理应励精图治,促国家更好发展。然千百年间,无数帝王贪恋美色,终致统治遭受威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这也使得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般来说,在登上皇位后,皇帝均能做到勤于政事,带领国家和人民过上更好的生
2025-04-03 00:57:16刘备这个汉末风云人物,在历史上的咖位无需多说,算是为数不多的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了。但不知道曾几何时起,越来越多不明就里的人开始出来带节奏了,说刘备是伪君子、假仁假义、喜欢玩套路、能力有限……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英雄。这种意见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正常认知偏差嘛,但其实背后暴露的问题是
2025-04-03 00:37:3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