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你知道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3 13:31:57    

一首《七步诗》道尽人间兄弟情,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由于早期曹操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最终酿成了曹丕曹植兄弟相争的祸患。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既然曹植如此优秀,曹操为什么要立曹丕为继承人呢?探究历史我们发现一代枭雄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充满了无奈。


曹操,前后一共有过14个老婆,儿子有25个之多。长子曹昂虽然是小妾所生,但是生下来之后一直由正妻抚养,可以说是名义上的嫡长子。但是悲剧的是,在建安二年(197年),由于曹操的一次艳遇事件,已经投降的张绣反叛,为了保护父亲曹操,曹昂与典韦等人战死在了宛城。而曹昂的嫡母丁氏也因为这件事与曹操决裂。之后卞夫人取代丁氏成了正妻,卞氏有四子:丕、彰、植、熊,曹丕成为所谓的嫡长子。可以说如果曹昂在世的话,就不会有立储之争了。曹丕登基称帝之后对众人说:“家兄孝廉(曹昂),自其分也。若是仓舒(曹冲)在,我亦无天下。”

曹操与曹冲

曹昂去世后,曹操着重培养正是环夫人之子曹冲。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戮,而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而曹冲本人也确实有继承曹操的实力,且不说曹冲称象这样流传甚广的典故,《三国志》中说他五六岁就有成年人的智商,可以说是神童“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合适的继承人却英年早逝。

曹操剧照

虽然说曹操传位于曹冲只是局限于想法,并没有付诸实施。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挑选继承人并没有遵循传统的立嫡立长,而是倾向于立贤。谁有能力继承发扬我的事业,我就立谁当继承人。《三国志》里曹操也说他自己“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可见曹操是一个不信“天命”的人,立储问题上断也不会遵循《春秋公羊传》所说的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那么曹操究竟是为什么不立才高八斗的曹植,而立曹丕为继承人呢?

曹操剧照

按照史书记载,曹操的确是曾经有意传位给曹植。曹操有一部名篇《戒子植》,专门写给曹植的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短短一行字,却道出了曹操这个老父亲的心声。让曹植以自己为榜样,好好努力,并且拿曹植和年轻时候的自己相比较。很明显就是要传位给曹植。曹操打算立贤不立长,曹丕不甘心放弃权利,于是以曹丕、曹植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展开争夺,而朝臣也发生分化,形成两个对立的利益集团,那么究竟为何曹丕最终胜出?

曹操剧照

首先,曹丕自身实力过硬。大家都知道曹植才高八斗,而曹丕也是文学家,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而且曹丕不仅文学功夫了得,武艺也十分高超。在《典论·自叙》中记载:“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

曹操与曹丕

其次,曹丕较早参与军政活动锻炼了才干,积累了经验。曹丕虽然一直没有被立为继承人,但是他所拥有的的嫡长子身份,较早的参与政治活动,曹操每次出征都是让曹丕留守。《三国志》中记载“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经过历练的曹丕深谙政治真相,扩大自己的盟友,减少自己的敌人。于是曹丕可以说是广结势力。

恭敬对待士大夫阶层。当时曹操账下的荀彧荀攸叔侄两个是士大夫的领袖。曹丕对于他们曲礼相事。荀攸生病时,曹丕甚至“世子问疾,独拜床下”。对于邴原、张范等名儒,曹丕“执子孙礼”。曹丕这些举动获得了士族阶层的大力支持。他们认为曹丕是当然的继嗣人选,当曹操有意立曹植,密访于外时,他们坚决反对,甚至有人要以生命维护曹丕的地位。

曹丕剧照

广泛结交文学才俊。曹丕通过广泛招揽文学雅士,一方面的确是自己喜欢文学,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些文学之士为自己打造舆论优势。而这些人也看中了曹丕嫡长子的身份,纷纷来依附。《三国志》中记载“魏太子魏中郎将,天下向慕,宾客如云。”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谋士吴质。吴质可以说是曹丕夺位成功的关键先生。

当年曹操要出征,众位朝臣公子在邺城外诶曹操送行,曹植献出了一片华丽的文章,盛赞曹操之功德,而曹丕则相形见拙,怅然若失。吴质对曹丕耳语说:“与魏王辞别时,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听了吴质的话,哭的非常伤心。曹操及其左右很受感动。于是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

曹植剧照

讨好后宫。后宫们的枕头风可以说是威力巨大,鉴于此,曹丕积极争取曹操王妃们的支持。《三国志》中记载“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可以说,曹丕自身实力过硬,而且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进行了精心的谋划,网罗了各方面的人才,形成了坚固的利益集团,从士大夫,到文人,再到后宫全部成了曹丕的党羽,想不成功都难?

反观曹植虽然个人才能很高,但是在这方面相去曹丕甚远。曹丕恃才傲物,对于当时的士族大儒,心理上很是抗拒。

曹植剧照

如《三国志》中记载“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以(邢颙)为平原侯植家丞。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对于曹操给选的属官,曹植竟然跟他不合,只能说是政治头脑欠缺。与曹丕的政治成熟相比,曹植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幼稚,《三国志》中关于两人有很好的描述“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高下立判。

但是,不管曹丕政治手段如何高明,如果曹操执意要传位给曹植的话,也未尝不可。《雍正王朝》中稳操胜券的八阿哥最后不也是输给了四阿哥么?但是曹操最终不得不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司马懿剧照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不受传统约束的人,而且他的出身并不是十分光彩。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从这方面来讲,曹操虽然一统北方。在阶层属性上跟传统的豪门士族如袁绍、刘表之类并不是一类人。早期的曹操对于传统士族并不是十分感冒。但是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曹操与士族相互利用,妥协,最终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也就是现在的曹魏集团。曹丕的坚定支持者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都是传统士族,或者说是士族势力拥护者。他们把宝压在曹丕身上就是想要在曹操死后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洞悉一切的曹操想要扭转这种形势,同时也是担心将来曹魏集团受制于士族。于是便扶植寒门子弟支持曹植夺嫡。但是随着斗争的白热化,曹操发现士族的力量过于强大,如若一意孤行,强推曹植作为继承人,必然要引发更为激烈残酷的政治斗争。到时候曹植很难应付整个局面,整个曹魏集团很可能因此而覆灭。于是曹操做出让步,立曹丕为继承人。可以说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是理智战胜了感情,也确实是无奈之举。

而历史也正是如曹操先前预想的那样,随着曹丕上位,“九品官人法”确立实施,为世族入仕铺平了道路。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整个士族阶层掌握了统治阶级的管理权,到了东晋时期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可以说曹丕曹植的储位之争,影响了后世百年的政治格局。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