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三年,册立皇次子李瑛为皇太子。其实唐玄宗是有一位长子的,名叫李琮。李琮没有什么过失,而且也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抛开长子立次子李瑛为太子呢?
李瑛,本是唐玄宗的第二个儿子,其母赵丽妃身份卑微,起初只是潞州的一名倡伎,因能歌善舞,被李隆基纳为侧室。
唐玄宗即位后,李瑛虽被立为太子,但随着武惠妃的受宠,李瑛之母赵丽妃渐渐失宠,李瑛的太子之位也是摇摇欲坠。武惠妃多次陷害太子李瑛,欲将自己的儿子李瑁扶上太子之位。由于时任宰相张九龄的力保,太子李瑛才能屡次躲过武惠妃的陷害。后来,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位居宰相,太子李瑛失去了政治靠山。武惠妃诬陷太子李瑛谋反,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一日之内被唐玄宗赐死。
太子李瑛的命运可谓是十分悲惨。但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的皇长子李琮,却能置身事外,做了一个逍遥王爷,享尽一生荣华,最终得以善终。那么,皇长子李琮是怎么和太子之位擦肩而过的呢?唐玄宗为何不立皇长子李琮为太子呢?
在史书上,关于皇长子李琮的记载甚少,只是记载了一连串的官职任免的信息,比如:景云元年,封为许昌郡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改封庆王;开元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开元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天宝元年,任太原牧;天宝十一载,去世。李琮的生平事迹是只字未提,更没有记载唐玄宗为何不立李琮为太子。但是我们可以从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的一段对话当中,探寻到一些端倪。
太子李瑛被武惠妃陷害冤死之后,武惠妃整日活在恐慌之中,不久就患上了精神抑郁去世了。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就被立为了太子。由于李亨不是宰相李林甫拥立的,李林甫就劝说唐玄宗,改立皇长子李琮为太子。唐玄宗有所犹豫,唐玄宗对李林甫说:“李琮早年曾在苑中打猎时不慎被豽(猴类动物)抓伤面部,形象为之大毁啊”。最终没有改立。这段对话记载于《新旧唐书•李林甫传》中。也许正因如此,唐玄宗认为李琮的形象大毁,不堪为人君,所以没有立李琮为太子,而是选择册立次子李瑛为太子。
李琮也算是因祸得福,虽然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但最终得以善终。如果李琮没有被猴子抓伤脸、破了相,那么,李瑛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李琮的宿命呢?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