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古代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有哪些著作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4 09:32:21    

中国人文思想最辉煌的年代,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75-221年)。由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渐成型,当时的社会经历着剧烈变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

这个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家,他们以不同的阶级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化发表不同的主张,阐述不同的思想。对各种学术问题,上及天文上及地理以及数学、物理各抒己见。

有保守的如孔子、有平和如杨朱、有激进如韩非等,这样就产生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们各自宣扬自己的学说,批评别家的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中对后来的中国影响最大的有四家,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儒家:第一个,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要数儒家。而说到儒家就不能说孔子,因为后来人都是奉孔为师,尊孔而行的。但孔子一生却没有什么著作。而是有他的弟子整理他平日里的言行记录成册才有了后来的《论语》等著作。

在当时,儒家最具代表的应该是孟子、荀子。孟子原名孟轲,代表作有《孟子》。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进步的思想。他还提倡君主应该施行仁政,让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时间。荀子原名荀况,他的代表作是《荀子》。

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具有规律,并非神灵控制。人不应该被自然桎梏,应该勇于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服务。不过后来的大儒苏轼对荀况却有很多批评。

墨家:与儒家相对的便是墨家,墨家在当时的代表人物就是墨翟,其代表作是《墨子》。墨家的主张与儒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举贤。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分出阶级等级,应该是平等互爱的。

同时反对侵略,反对战争,不应该进攻别人的国家,但是遇到侵略可以抵抗。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应该节俭,不可以铺张浪费,制作器物也应该注重实用,而不是装饰。

相对于儒家对丧葬的铺张浪费,墨家反对厚葬久丧,应该薄葬短丧,迅速从悲伤中走出来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道家:然后是道家,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一样,对后世的中国影响深远,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相结合而来。说到道家,就比如要提被奉为道家祖师的“老子”,但老子是否确有其人,以及其所著《道德经》也称《老子》是否确是其人所著,一直存有争议。

而当时的代表人物庄周,却是有切实记载的,他的代表作是《庄子》。庄子其人鄙视富贵权力,痛恨当时的不公平现象。消极厌世,崇尚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有时候说道家思想,也会说成是老庄思想。

法家:最后是法家,法家在当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代表作是《韩非子》。韩非子也是儒家的批评者,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照搬上古时期那些虚不可考的尧舜理念。

这在《韩非子》的第一篇初见秦里就详细述说了对孔子、对儒家的批评。

中国文化博大而精深,文中所举的只是一些名头最广的,其余优秀人物数不胜数。同是儒家也分不同的派别,如孟荀之争。道家也有真无为的隐士派有无为非不为的实干派,如杨朱,如东汉的王充等。

相关文章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唐朝伟大的开创者——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

魏王猜忌信陵君是因为后者有继承权?浅解战国后期魏廷之破局方案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