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画圣是吴道子,那画祖是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5 10:02:28    

都知道画圣是吴道子,吴带当风,那知道画祖是谁吗?必须是虎头三绝顾恺之啊。


顾恺之,字长康,又字虎头,晋朝无锡人,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又字虎头,因此人称“虎头三绝”。


其才绝一说:其文采卓绝,擅工写文赋。据史书记载,他写过《筝赋》、《书赞》、《观涛赋》等。他对《筝赋》特别满意,觉得自己的这篇文章比那个谈广陵散的嵇康的《琴赋》还要好。顾恺之文学修养好,对于诗歌也相当有研究,而且水平很高。《全晋文》中说他曾著有《启蒙记》3卷,文集20卷,可惜皆已失传,他从小坚持苦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日后对绘画创作也承担了文学造诣上的转变,将文学修养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也就是后世人们常提的是顾恺之将绘画从技术向艺术转变的第一人。


其画绝一说:可参考的有好多,在绘画方面他有多少高的成有他的传世作品可以佐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传图》等,这一卷卷精美的画作,让人为之倾倒。有人说,这些作品都不是顾恺之的真迹,而是后世摹本。不过换一个角度想,没有真迹,哪来的摹本,何况连摹本如今都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当瑰宝一样保存,摹本都能让人啧啧称奇,那真迹应该更加震撼。

就此举例:“一幅佛像募捐百万”一事,据《京师寺记》记载,高僧慧力在建康募捐修建瓦棺寺,僧人举办法会,请信徒和朝中贤士捐款赞助。有一个年轻人也来到寺庙,在捐款薄前提笔写下了“百万钱”,但是并未捐真的银两,大家都以为他吹牛,向他投去了轻蔑的眼神,而后,这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寺内白壁上画了一幅维摩诘像,这幅画像神采焕发,宛如真人,来观看的人不能白来,要花钱,轰动一时,观者赞赏不绝,施钱很快超过百万,此人就是顾恺之。



《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名篇《洛神赋》,曹子建在《洛神赋》中以神话故事曲折的表达了自己失去爱情的痛苦,反映出曹氏家庭矛盾的尖锐,同时也反映出礼教束缚给男女青年带来的精神上的悲苦,题材很有意义,当时非常流行,等于现在小说中的流量大的IP,但是顾恺之却利用绘画手段再现文学作品的主题,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用画面体现出来,浪漫而凄婉的气氛,传神后世,达到了诗歌和绘画作品的完美融合。



《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文学家张虎华锁撰《女史箴》一文而作的长卷,“女史箴”是劝诫妇女的道德箴言,虽然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其痴绝一说耐人寻味,一说是与著名才子谢瞻一起值夜班。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吟诗对诵上头,不肯停歇,谢瞻不忍心扫他的兴头,就找了个仆人作替身陪着他在那继续折腾,吩咐仆人只需出声应“是”即可,自己拍拍屁股睡觉去了,顾恺之没意识到人已经换了,还在那称赞声中兴致高昂地作诗吟诗,一直到天亮才停下来。还有一说是相当恶搞的了,桓温的儿子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叶,说是“蝉翳叶”,可以一叶遮目,而让顾恺之拿柳叶遮目,对着其撒尿,顾恺之以为桓玄看不见他,不敢声张,回家后把柳叶藏起来。要知道当初桓温给顾恺之的评语是:“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可见,顾恺之不是真痴而是装痴并有慧黠,面对他不能得罪的人的戏弄及挑衅,他的痴更像是一种装疯卖傻的明哲保身。在政局动荡权臣迭起的东晋时期,顾恺之在豪门贵族高官名流间周旋自如,他跟过的老板桓温、殷仲堪等先后倒台,而他却官场画坛文坛情场均得意,我想,这跟他的“痴绝”不无关系。


虎头三绝顾恺之是个多才的人,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画,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生动传神,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的画打破了以前那种以宗教题材为主的风气,与诗歌文章结合,成为伟大祖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创作之丰富,传世的作品有文献可考的就有60多件,虽保存下来的皆为摹本,但不可否认在绘画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造诣,顾恺之还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绘画理论著作,还有“铁线描”技法等,提出“以形写神”理论,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唐代张怀瓘对顾恺之的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所以被后人尊称为“画祖”。

画祖顾恺之聪颖有才气,盛名有作品,但是也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了一个“痴绝”,可见被认可的人还是本身有才华的,历史的车轮当时虽不能与其正名,但读者你我每人心里都清楚他值得尊崇。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