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草圣是谁? 为何张芝能成为“草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7 08:32:09    

提起东汉书法家张芝,瓜州人老幼皆知。他继汉隶书之后开创了行、草书法,笔逸雄健,神采飞扬,被世人尊称“中国书法鼻祖”、“草圣”。

张芝,字伯英,祖籍敦煌郡渊泉县(今瓜州县三道沟镇四道沟村)人,最擅草书,誉为“草圣”。

东汉时,张芝出生,他可不是出生于普通人家,而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在族门显赫的官宦世家,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官二代,哦不,官三代。张芝的爷爷张享曾任过汉阳(今天水)太守。张芝的父亲张奂更是声名显赫,年少时就有志气,常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立功边疆,后官至为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大司农等,屡立功勋。其祖父、父亲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明,又好书法,张芝的母亲是富家闺秀,淑慧贤良,这自然熏陶着张芝、张昶兄弟,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兄弟俩互勉互敬,切磋书艺,成为了一代书法家。

张芝为张奂长子,年轻时就很有操节,虽出身官宦之家,但他身上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陋习。自幼聪慧好学,尤其对书法悟性很高。当朝太尉也十分看好他,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就是将表。可是张芝对于做官没有半分热情,反而十分喜欢书法,朝廷曾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他严词拒绝。故有“张有道”之称。

张芝的老家源泉县城南门外的一条宽阔而清亮的河水(今疏勒河支流四道沟)自南向西流淌,河两岸大树参天,城周围一片田园风光,这就为这两位书法才子习文练字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了方便两个儿子习文练字,其父张奂命石匠在河边用石板刻石桌、石凳、墨池。兄弟俩起早贪黑,习文弄墨不止,家里的纸用完了,就用衣帛来写,墨池里的水换了一池又一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练成癖,一举成名。这便留下了“张芝洗墨池”古迹。

冠军帖

在他影响下,其弟张昶也成为了一名东汉时期造诣极深的书法家。张昶,字文舒,擅草书,有“亚圣”之誉。张昶极工八分,又善隶。《后汉书》《水经注》《书断》《九品书人论》等均有记载,并明确《华山庙祠堂碑》是张昶所书。据《笔势传》记载,书圣王羲之曾“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说明张昶的《华山庙祠堂碑》对王羲之及后世影响很大。

张芝情操高洁,不慕功名,潜心研究书法,尤好草书,师承崔杜之法,更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勤学苦练,先从传统的实用文字汉隶字体练起,由浅入深,后集秦篆汉隶字体之长,转精其妙,终于摆脱旧俗独创一体,也就是今天的草书,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古人夸赞其为:“一笔飞白”,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圣”。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对汉、魏书迹唯推钟、张草书,亦颇受其影响。王羲之、献之父子沿学了张芝行、草章法,一举成名“书圣”。 张芝还是一位制笔专家。像张芝这样造诣全面的书法巨匠,在整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

《淳化阁贴》

今天我们看到张氏兄弟的墨宝,是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北宋淳化年间《淳化阁贴》,并著有《笔心论》。可惜张芝、张昶兄弟出生乱世中,又因时代久远,所留墨迹历代散失了许多,传到现今的真迹几乎不见。张悙、张奂、张芝、张昶祖孙三代在中国古代史上颇有名望,草圣张芝的精神,我们后辈应继续发扬。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