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汉武帝刘彻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谁?是“金屋藏娇”中的陈阿娇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08:17:20    

作为皇帝的一大好处,便是可以合法拥有无数美女,甚至没有数量限制,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情感也是有限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即使是皇帝,总会有1、2个最爱的女人。

就好比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明孝宗和张皇后,虽说汉武帝的感情生活并没有那么专一,但也是有亲疏远近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两位皇后,陈阿娇和卫子夫。

汉武帝和陈阿娇的恩恩怨怨

汉武帝的上位之路并不平坦,他本不是太子。之所以汉武帝能当上皇帝,跟他的母亲王夫人、姑母刘嫖有密切的关系

汉景帝年间,刘嫖就被封为馆陶长公主,可谓位极人臣,在封建年代,作为女子本应讲究三从四德,可刘嫖贪恋权位、工于心计,为了家族长久的富贵,她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栗太子刘荣。

如果陈阿娇成功嫁给刘荣,那么也就没有刘彻什么事了,可是栗姬自视甚高,不同意这门亲事。刘嫖一怒之下,就找来了王夫人,希望能将女儿嫁给王夫人的儿子刘彻,王夫人不是个简单人物,她即刻同意了这门亲事。

将陈阿娇嫁给刘彻,那么就必须想办法让刘彻成为太子,于是刘嫖和王夫人联手,搞倒了栗姬,废掉了原太子刘荣,刘彻成了新的太子,正是因为这段过往,才有了汉武帝的皇位。

在刘彻即位之后,太子妃陈阿娇也成为了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刘嫖自然是欣喜若狂。仗着女儿成了皇后、仗着自己有拥立刘彻之功,刘嫖做事肆无忌惮,不仅不停地讨要赏赐,还干涉国政,这让刘彻极其不爽。

史料记载“窦太主恃功,求请无厌,上患之。皇后骄妒,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然卒无之;后宠浸衰。”

事实上,刘彻和陈阿娇的婚姻,有着政治联姻的背景,所以双方也并非你情我愿,除此之外,陈阿娇也继承了母亲骄纵的秉性,在汉武帝面前有些肆无忌惮,卫子夫得宠后,陈阿娇更是醋意大发,让汉武帝十分反感。

史料记载“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於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

那个所谓的“金屋藏娇”,只是志怪小说《汉武故事》的中的桥段,陈阿娇并不符合汉武帝的口味。与此同时,陈阿娇为了夺回恩宠,还找人实施媚道邪法,汉武帝得知此事,怒火中烧,便废掉了陈阿娇皇后的位置。

陈阿娇就好比一个被宠坏的公主,在她的想法中,全世界都要无条件地对她好,如有一点不满,就会大发牢骚,哪个男人会喜欢这种女人呢?想必汉武帝对此,也是有苦难言吧。陈阿娇必定不是汉武帝最爱的女人,他们之间从开始到结束,全是因为利益在作祟。

卫子夫和汉武帝的恩爱过往

卫子夫和汉武帝的感情明显不同,他们是偶然相遇,且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史料记载“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馀人,饰置家。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一次,汉武帝去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在服侍的人群中见到了卫子夫,看到漂亮的卫子夫,汉武帝即刻便不能自拔。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平阳公主故意准备的,虽说平阳公主地位尊贵,但她同样想要长久的富贵,所以她在府中养了很多漂亮的歌女,一旦被弟弟刘彻看中,那么她的地位也将有所提高。

汉武帝在更换衣服途中,临幸了卫子夫,从此卫子夫鲤鱼跃龙门,从一介歌女,变成了皇帝的女人。然而,汉武帝的妃嫔太多了,卫子夫起初并没有受到重视,入宫一年多,汉武帝一直没有亲近卫子夫。

直到宫中挑选一些没用的人,要遣返她们回家,汉武帝才又见到了卫子夫,卫子夫哭诉情求出宫,汉武帝怜悯卫子夫,随即加倍恩宠,与此同时,卫子夫还怀下身孕,让汉武帝喜出望外。

之后,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三个女孩儿,一个男孩,最终成为第二任皇后。那么,汉武帝喜欢卫子夫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一方面卫子夫的相貌必定是相当出色的,另一方面,卫家也为汉朝的江山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卫子夫得宠,卫青、霍去病才得以崭露头角,否则帝国将失去两位顶级将领,汉武雄风也将黯然失色。如果没有卫子夫,那就没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于是也不会有霍光这位顶级权臣的登场。

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有很大不同,我们不能拿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古人,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或许他对卫子夫并非真爱,但在巫蛊之祸之前夫妻双方也算是比较圆满的。

刘据之死,也让汉武帝痛惜不已

公元前91年,由于江充和太子刘据有矛盾,便诬陷太子用木头小人行巫蛊之术,刘据害怕江充对其不利,便起事诛杀江充。

混乱中,虽说江充被诛杀,但刘据也被汉武帝视为反叛,刘据逃出京城,在湖县被逼自尽而亡。是时,汉武帝年老体衰,判断力大不如前,等他调查清楚实情,刘据和卫子夫已经自杀身亡。

史料记载“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等到汉武帝意识到一切,都已经晚了,为了弥补他的过错,汉武帝修建了一座思子宫,来祭奠卫太子刘据。

沧海桑田如过眼云烟,等一切尘埃落定,说什么都没用了,他引领过一个强大的王朝,匈奴曾在其脚下瑟瑟发抖,可在晚年,他却接连犯下多个无法挽回的错误,无数人因此惨遭罹难。垂垂老矣的脸上,如果还剩下一丝情愫,想必也只能是对卫子夫的思念吧。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