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人?你知道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0 10:02:56    

论起三国时期,相信大家对刘禅这个人都不陌生,有人说刘禅就是个“傻瓜”,甚至更有人说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把大好蜀国给葬送了。然而事实真的就是这样么?刘禅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么?

刘禅,公元207年在荆州出生,他的出生可谓是非常惊险。在刘禅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刘备在在长坂坡被曹操大败,随后刘备抛弃了自己的妻子,率领数十骑拼死冲杀才得以杀出重围,而在襁褓中的刘禅就非常幸运地幸存了下来。

在后来,刘备因为有了诸葛亮在后面帮忙出谋划策,很快的就建立了蜀汉,刘禅被立为王太子。而身为王太子的刘禅,从小就被自己的父亲刘备严格管教,不仅让他读圣贤之书,还让他习武。那既然刘备从小就那么严格的对刘禅,刘禅后来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说是扶不起的阿斗呢?这就要从刘备退位让贤,刘禅继位说起。

在公元223年4月,刘备去世,同年5月,刘禅在成都继承帝位,而刘禅当时只有17岁。因为在刘禅继承王位之前,刘备特意交代过要诸葛亮要好好的辅佐刘禅,而且还有一群大臣辅助刘禅,所以当时的蜀汉在刘禅的治理下还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但是在这一年内,因为王权交替,所以导致国内叛乱四起,而作为辅政的诸葛亮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内狼烟四起,所以为了先稳定形势,便派出使节,打算与孙权交好。

而到了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亲自率兵征讨那些叛乱之臣,一直到同年12月诸葛亮才班师回到成都,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又多次和曹魏交战,双方之间可以说是互有胜败。

作为当时蜀国的皇帝,刘禅也是在一群大臣的辅佐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在前线的诸葛亮因为年岁已高,还要带兵打仗,再怎么样也撑不下去了,最终于公元235年在渭滨病逝。很快,前线就因为没有了诸葛亮的制约,武将们开始抢夺权力,最后互相之间内斗,导致大战失败,只好撤兵回到成都。

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并且听从诸葛亮生前的吩咐,对蒋琬委以重任,并且停止了北伐,而刘禅自己更是每天勤政,并且把朝政大权把握得在手。

在之后刘禅过了一段清闲的生活,而宦官黄皓却开始干预政事,但是刘禅却对此毫不在意,觉得黄皓只是一个小人,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于是便不再管他。

但是在公元263年,刘禅的部下姜维听说魏国在自己的国家内练兵,于是便上报给了刘禅。此时,那个宦官黄皓又跳出来告诉刘禅说魏国只是在练兵而已,不会来攻打蜀国的,所以刘禅也就没当回事,转头就给忘了,这也导致了满朝文武大臣都不知道这个事情。

就在同年夏天,魏国突然派兵攻打蜀国,刘禅只好匆匆调兵遣将,但是魏国早已做好了准备,而刘禅调兵遣将也需要时间,所以导致前线快速溃败,刘禅这下可慌了,不敢和魏国决一死战,于是赶紧投降,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后来刘禅被俘虏,被送到了洛阳。当时的魏国皇帝司马昭担心刘禅手里还藏着兵,哪天说不定卷土重来,于是打算试试刘禅。

为此,司马昭设宴款待了刘禅和原本蜀国的大臣。在宴席上,司马昭还让人表演了蜀国的歌舞。就在在场的蜀国大臣非常难过,都十分的想念在蜀汉的时候,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念在故乡。原本,那些蜀国的大臣和司马昭以为刘禅会说十分想念之类的话时候,刘禅的答复出乎在场的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当时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刘禅的这句话让在场的蜀国大臣都十分痛心,都觉得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蜀国都已经彻底灭亡了,刘禅这个曾经的皇帝居然说不想念自己的故乡。而这句话也是让司马昭哈哈大笑,对刘禅彻底地放下了戒心。

但是刘禅真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吗?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刘禅真的回答了自己十分想念自己的故乡的话,那么刘禅和很可能会被司马昭除掉,而刘禅只有说自己不想念蜀汉,并且表现出乐不思蜀的样子来,才可能让司马昭对自己放下戒心,并且救下自己和在场蜀国大臣的命。

之后,由于司马昭对刘禅放下了戒心,于是封了他为安乐公,让刘禅得以在洛阳安享晚安,一直到公元271年才去世。

从刘禅在宴席上的表现上来看,的确是给人一种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但是他只有这样做,才能保住自己和自己部下的性命。更何况在失去诸葛亮的辅佐之后,他还是把蜀国治理得很好。如果刘禅真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的话,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说刘禅并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但是可能又有人说了,当时有人上奏说魏国在蜀汉内练兵,为啥不早点做准备呢,这样蜀国就不会灭亡了,所以刘禅导致了蜀国灭亡,难道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吗?的确,如果当时的刘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早早做好了准备的话,蜀国说不定还不会灭亡。

但是他当时十分宠信黄皓,并且听信了黄皓的谗言,觉得现在也没有什么,魏国只是在练兵,又不是派兵来攻打蜀汉,所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就是刘禅的性格,觉得安于现状,维持着就好了,就像之前宦官黄皓干预政事,但是刘禅觉得他只是个小人,对他毫不理会。刘禅无欲无求,只想安安分分的生活着,也没有想着要派兵去攻打哪个国家,占领哪个地盘,他只是想好好地活在当下。

所以总的来说,刘禅并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更不是"傻瓜",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刘备也不会放心把皇位传给他,更何况他还在诸葛亮去世后把蜀国打理得井井有条。只是在这之前有诸葛亮的存在,有什么难题诸葛亮都会很好的解决,所以刘禅在后方才可以高枕无忧,这也导致了刘禅养成了安于现状的性格,对于自身的皇位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所以说,刘禅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也有小才智,懂得如何运营一个国家,也懂得如何适可而止,所以也不能完全说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相关文章

魏延与张郃三次对决,谁才是三国真正的武将之王?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会发展成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

乐羊灭亡中山国以后......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

霍光:鲜为人知的铁血人物,历史上第一个斩首行动就是他策划的

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