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刘备的唯一儿子,蜀汉的亡国之君,一直被大家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懦弱、无能、傻,一直都是他身上的标签,而关于他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乐不思蜀”了,那么,蜀国灭亡后,刘禅真的傻到“乐不思蜀”的地步了吗?
根据历史学者张志君的研究,刘禅不但不是如此,而且是正好相反……
诸葛亮死后,蜀国节节败退,在朝局中,形成了三种意见:
一是国都南迁,二是联吴抗曹,三是主动投降。
刘禅选择了第三种,这样虽看起来窝囊,可代价很小。
迁都的话,最后还是要面对与魏国的战争;而这时候的而东吴,也不再是当年的东吴,实力大不如前。
刘禅一想,与其连番受辱,还不如直接投降,还能让蜀国少受点战争之苦。
刘禅投降后,曹魏封他为安乐公,算是比较照顾刘禅的感受。不过,刘禅很快就察觉不对劲,魏国真正的掌权人,不是皇帝,而是司马昭,更关键的是,刘禅发现,司马昭对他根本不放心。
有一天,司马昭请刘禅吃饭,安排人表演蜀国的乐舞,试探刘禅的反应,刘禅一看司马昭脸上阴阳怪气的表情,就知道司马昭这是故意为之,于是装出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演出结束,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个地方很好,不想蜀国。
这一次,刘禅算是惊险过关。不过,跟着刘禅投降的旧臣看不过去了,跟刘禅说,要是司马昭再这样问他,要说:先人的坟墓都在哪里,没有一刻不想念。然后再把眼睛闭起来。
又过了几天,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同样的问题,刘禅就照着旧臣的建议,做了一遍。司马昭说,这些话我怎么听着像那个谁谁谁说的?刘禅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对对对,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这一次,司马昭才算是彻底放心了。
这么看来,咱们可以刘禅没骨气,可仔细想想,他又能怎么样呢?
他爹死的时候,蜀国内部就不稳定,而且当时蜀国的实力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亡国的责任,不能算在他身上。
而且,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的待遇,直接影响到战胜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装憨卖傻,才是最好的策略。
刘禅这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命不由己,从小和父亲失散,颠沛流离,后来当了皇帝,又是在蜀国国情最差的时候,还碰到一个强势的诸葛亮,最后只能当了亡国君。
最后我们一看,刘禅乐不思蜀,不仅让自己的人生有个好的结局,也让蜀国百姓没有因亡国受到太大的影响,应该说刘禅还是有一点功劳的。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